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庐州府志

庐州府志

①十三卷。明吴道明修,杜璁等纂。吴道明,字行甫,号豫斋,元城人,官河南道监察御史,明隆庆六年(1572)来任庐州府知府。杜璁,本郡人,进士,官广东佥事。庐州府志,自明景泰间,始经纂辑,其后天顺间郡守朱镛,弘治间郡守马金,复相继纂修,正德六年(1511),郡守徐钰又重加修辑,嘉靖间郡守张瀚,亦有志重修而未果。吴道明来守是郡,病府志之有阙,因延杜璁等,设局重修,始事于隆庆六年,至万历三年(1575)而志成。此志十三卷,分为二十二目,为图经、郡县表、郡县纪、天文志、地理志、建置志、食货志、祀典志、官师表、人物表、名宦列传、乡贤列传、武将传、戚畹传、贞烈传、侨寓传、方技、仙释、寺庙、外传、杂志、艺文志,又于各目之下,或以类别分子目。此志因循旧志,体例粗备。于郡县、官师、人物,皆以表列出,年经事纬,秩然有序,亦深见卓识。其不足者,志山川则不能详其脉络,言地理则不能举其坊巷,有失志体。有明万历三年(1575)刻本。②五十四卷,图一卷。清张祥云修,孙星衍等纂。张祥云,字鞠园,福建晋江人,进士,官刑部郎中,嘉庆四年(1799)来任庐州府知府。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一字伯渊,清江苏阳湖(今并入江苏武进县)人。乾隆进士,初授编修,历官山东督粮道。因病去职后,主持钟山书院。孙氏对经、史、文字均有研究,著作宏富,与洪亮吉齐名,家藏书称巨。乾隆四十五年(1780)应陕西巡抚毕沅之邀,参与编纂《关中胜迹图志》,随后相继纂成陕西《邠州志》、《礼泉县志》、《长安县志》、《咸宁县志》、《三水县志》。晚年又与人同纂江苏《松江府志》等。嘉庆七年(1802),内廷续修会典,檄取天下府州县志,以备采录,庐州知府张祥云,奉命重修府志,延阳湖孙星衍等主其事,期年而志成。此志盖取吴志、崇祯严志、康熙张志,参互考订,益以康熙三十五年(1696)以来,近百年之实事,赓续而成。纂修之士,多出一时名家,故此志取材宏富,叙事赅备,引征广博,考据翔实,结构严整,文亦雅洁。此志别设大事志一门,虽非志体,然纲举目张,可见一郡废兴存亡之故。有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③一百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黄云修,林之望、汪宗沂纂。黄云,字水臣,湖南清泉人,监生,光绪四年来任庐州府知府。林之望,原任湖北布政使。汪宗沂,字仲伊,新安人,前山西知县。黄云来守是郡,惧旧闻之放失,于是设局重修郡志,自叙谓虑“一郡之广,五属之遥,未易旁周,恐多阙漏,缓成书之岁月,勤考证于缥缃”,历时八载,始成稿本四十余册,以呈合肥李鸿章。李鸿章因以志稿畀之,嘱为酌定,至光绪十一年(1885)始编辑成书。此志取材宏富,纲罗遗佚,考核精审,于旧志之遗阙,亦多所厘正。旧志言疆域而不详坊巷、村镇,此则皆为补录;旧志山川罗列无纪,此则详其脉络,区别远近,又舆图用计里开方,沿革、职官、选举,则作表以省简牍,皆于法至善。此志别编氏族表,亦深见卓识。于淮军战事编一门,详载捻军在郡辖境内的活动,为农战史的研究提供极其真实可贵史料。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猜你喜欢

  • 大学中庸演义

    廖平(1852-1932)撰。廖平原名登廷,字季平,晚号六泽,四川井研(今四川井研)人,经学家。著有《四益馆丛书》、《六译馆丛书》。平以《大学》为皇帝之学,专在治平,乃以修身为本,推修齐以比平治旧说之

  • 内外服制通释

    七卷。宋车垓(生卒年不详)撰。垓字经臣,初名若绾,号双峰。天台人。咸淳中由特奏名授迪功郎,浦城县尉,因年老未赴任,德祐二年卒。车垓及其从兄若水均受学于季父安行,行乃为朱熹门下陈埙之弟子。故车氏《通释》

  • 祝氏事偶

    十五卷。明祝彦(生卒年不详)撰。祝彦字元美,山阴人。万历元年举人。本书采辑古代史传中记载古今事迹相同的内容,模仿《世说新语》的门目,分条引录,按类编次。旧目录所不能包括的部分,又分为天、地、人三部排列

  • 大学偶言

    一卷。清张文梵撰。张文梵字风林,又字树声,萧山(今浙江萧山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三年(1714)举人。此书共有四十六条,虽名为《大学偶言》,却多处解说《中庸》,说《大学》者仅数条。书中以为朱子《

  • 大学古本说

    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札记二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清代理学家,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学

  • 山阴集

    一卷。《归田遗草》一卷。清林其茂(约1750-1789年间在世)撰。林其茂,字培根,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阴知县,罢归,卒于家,年仅三十九岁。《山阴集》为其

  • 影宋绍熙本穀梁传

    十二卷。晋范宁撰。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传至两宋之时,逐渐稀少,除注疏本外,单刻本不多见。此本原为宋绍熙年间(1190-1194)余仁仲万卷堂刻本,有很高的价值。其书共分十二卷,按春秋十二公,每公为一

  • 古今逸史

    五十五种,二百三十三卷。明吴琯编。吴琯为漳州府漳浦(今属福建省)人,生卒年不详。《四库提要》云吴氏为隆庆辛未年(1571)进士,王重民已考证其误。其人曾校刊《古诗纪》,并依其范例编辑《唐诗纪》一百七十

  • 礼记附记

    六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翁方纲,字正三,一字忠叙,号潭溪,一号书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家境贫寒,天资聪颖,十一岁中秀才,十四岁中举人,十九岁成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司业、学政

  • 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一万卷。清陈梦雷(1651~1741)原编。清蒋廷锡(1669~1723)等奉敕校勘重编。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年号松鹤老人。福建闽侯人。康熙年间进士,受编修。为康熙第三子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