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卷。清张玉书(1642-1711)撰。张玉书字素贞。江苏丹徒人。清初古文家。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著有《张文贞集》。此集前有储大文序,不分卷帙,亦无目录。其善写
六十九卷。明王世懋(1536-1588)撰。王世懋,字敬美,王世贞之弟。生平详见《关洛记游稿》(辞目)。王世懋著有《郤金传》。是集凡六十九卷。其中赋、诗、词为十五卷、文为五十四卷。第五十二卷为《澹思子
一卷。清志锐(约1895前后在世)撰。志锐字公颖,号伯愚,满洲正红旗人,他搭拉氏,生卒年不详。光绪六年(1880)进士,由编修历官伊犁将军。甲午中日事起,上疏陈坚守策略万言,以侍郎奉命赴热河练兵,未逾
十四卷。清成琅撰。成琅生卒年未详,字珤西,号稚园,邹平人。嘉庆年间举人,与其兄成瓘并称“邹阳二成”。此书内容主要是释礼服兼及种桑、养蚕、缫丝、制衣之事。卷一为蚕桑之利,分原蚕、浴种、来桑、辨茧、缫丝等
一卷。清周正朝撰。周正朝,字寅山,四川人。《履勘滇边事记》传钞本。首九龙江原分定十三枝那,次各猛地官职改定品级,次永昌、顺宁、普洱三高沿边道里,次神护关通孟硔道里,次蛮允三路至蛮募道里,次陇川至新街道
二十五卷。清陆位时撰。陆位时字舆偕,钱塘(今浙江余杭)人。在明朝时官至鄞县训导。该书成于顺治三年(1646)。前有陆位时的自序,称“小愤小悟,大愤大悟,不愤不悟”。愤,即心求通而不得之意,所以叫“愤”
四卷。清吴俊(1818-?)撰。作者介绍见《缶庐别存》。此集收吴俊之诗俊诗清远闲放,超然尘寰之外。如《自题松石间独坐小像诗》,胸襟超迈。自序云:“私读古人诗仿为之,如盲人索途,不知东西南朔,积久成帙。
二十卷。清代王建衡撰。王建衡见《读史辨惑》条。全书分二十篇,十五门类、计有“原理”、“原气”、“原天”、“原生物”、“原性”、“原命”、“原道”、“原德”、“原伦”、“原学”、“原鬼神”、“原人鬼”、
一卷。清茆泮林(生卒年不详)撰。泮林已有《毛诗注疏校勘记校字补》,已著录。泮林著此书的目的,是因为《吕氏春秋》十二纪正文及注,各纪后人改易。同人毕沅所校,只据《礼·月令》,而《朱子经传通解》附注吕本,
一卷。清沈宗约(生卒年未详)撰。沈宗约字鹤坪,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本书收词约六十余首。中间与曲阜孔昭薰酬和者,亦附孔词于各首之后。所用题目,如百宵烛、百子炮、压岁钱、撑门炭、元宝糕、欢喜桐、万年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