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弘明集

广弘明集

三十卷。唐代僧人道宣(596-667)撰。道宣是法名,其俗姓钱。原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另有人认为他是丹徒(今属江苏)人,或长城(治所在今浙江省长兴)人。曾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与玄奘译场,负责文字工作。道宣自10岁出家于长安日严寺,11岁在本寺落发为僧。大体上30岁以前广学弘法,30岁以后是从事各项著述活动。其一生主要事迹有二,一是,对《四分律》的开宗弘化,使他成为中国佛教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律宗创始人。因其常居终南山研究、弘化戒律,故有“南山律师”之称。二是,从事佛教文史著述,使他赢得了佛教史学家之称。道宣机敏聪慧,学识渊博,著述很多。据其著《大唐内典录》卷十记载:“终南山沙门释道宣撰传录等合一百余卷”。另据《宋高僧传》卷十四载,其著作共有220余卷。在戒律方面主要著述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四分律拾毗尼义钞》三卷。《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三卷。《比丘尼钞》三卷。在佛教文史方面主要著述除《广弘明集》三十卷外,还有《续高僧传》三十卷。《释迦方志》二卷。《佛化东渐图赞》一卷(已佚)。《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大唐内典录》十卷。《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一名《东夏三宝感通记》)三卷。《释迦氏谱》(一名《释迦略谱》)一卷。《圣迹现在图赞》一卷(今佚)。《后集续高僧传》十卷(今佚)。《法门文记》若干卷等。其中《续高僧传》、《释迦方志》、《集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和广弘明集》等,均为佛教文史上的重要著作。说他“外博九流,内精三学,戒香芬洁,定水澄奇,存护法城,著述无辍”(《开元释教录》卷八),恰如其分。道宣自21岁起就受业于“钞疏山积,学徒云涌”的新兴律学大师智首门下,听其讲《四分律》四十遍。从而,奠定了道宣一生的律学基础。道宣还从师于兼弘《地论》和《四分》的灵裕,在关中弘阐《四分律》的洪遵。此外,道宣还经常跋涉山川到外地广泛参学,所以他自称“居无常师”。道宣《广弘明集》又写作《广宏明集》,本为南朝梁僧祐《弘明集》的续编。但因体例稍异,故称“广”而不称“续”。其《广弘明集》收载了自南北朝至唐代130余人的书文、序疏、诗赋、诏敕、铭等。主要内容是记述了佛教传入互唐初历朝历代的兴衰存废,佛道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关于佛教义理的讨论等内容。该书在体例上分为十篇: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七戒功,八启福,九悔罪,十统归。在每篇前各置序文一篇,以统本篇。在学术上,该书排斥道教与《弘明集》相同。“叙道家者潜删其灵迹”。该书的优点是“其书采拾浩博,卷帙倍于僧祐”,使“坠简遗文,往往而在”。如“阮孝绪七录序文及其门目部分,儒家久已失传。隋志仅存其说,而此书第三卷内乃载其大纲,尚可推寻崖略”。其缺点在于,不免在论述上存在门户之见,存在片面性。现见载版本有:明吴勉学刻本,明万历十四年丙戌汪道昆刻本,二是嘉兴方册藏本四十卷。《四部丛刊》影印本,民国六年常州天宁寺重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清嘉录

    十二卷。顾禄撰。顾禄,字铁卿,江苏吴(今江苏苏州)人。其书是取西晋陆机“吴趋行土风清且嘉”之句为名,以夸耀其乡里习俗。所记多吴中风土、习俗,与节令未必相涉。有道光庚寅(1830年)刻本,但流传甚少。

  • 槐厅载笔

    二十卷。清法式善(详见《清秘述闻》)撰。本书乃作者居国子监祭酒时所作,盖补《清秘述闻》所未备。主要记述清初至嘉庆初年有关科举考试的制度、掌故、轶闻。全书共分为十二类:规制、恩荣、盛事、知遇、掌故、纪实

  • 左氏双忠集

    十六卷《补遗》一卷。明左光斗(1575-1625)、左懋第(1601-1645)撰。清左辉春编。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安庆桐城(今属安徽)人。万历中与杨涟同举进士。任御史时办理屯田,在北方兴水利,提倡

  • 陵阳集

    四卷。宋韩驹(?-1135)撰。韩驹,字子苍,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寿县)人。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累除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绍兴中,知江州。卒于抚州。韩驹学原出苏辙、苏轼。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

  • 白塔信炮章程

    满汉各一卷。清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原稿。乾隆间修订。是书主要记载雍正三年(1725)所立章程。书中还将划定八旗各军所守辖的区域具体注明。是书为清朝京城防卫情况提供了诸多资料。其汉文本多有脱误,可用满文本补

  • 乱曰

    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斥蜥蜴兮进龟龙,策谋从兮翼机衡。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为双。【大意】东汉王逸所作,仿《九歌》而成,代言体形式,通过怀念屈原而抒发悲愤的情怀,在表现手法上更注重比喻和

  • 韩仙传

    一卷。旧本题唐瑶华帝君韩若云撰(不确)。据此书自序称祖父韩仲卿,父为韩会,叔父韩愈,作者似为世传韩湘子。然而韩湘字北诸,不知为何又称韩若云。传中自称遇吕洞宾传授而得道,但吕洞宾为吕渭之孙,当在韩湘以后

  • 道德真经集注杂说

    二卷。宋彭耜(详见《道德真经集注》)撰。古来推崇《老子》的学者,从朝廷命官到隐逸方士,其人数之多,不可胜数;又有帝王凑其趣,更有不知名者杂其间。众家著述之丰,可谓汗牛充栋。彭耜所撰《道德真经集注杂说》

  • 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

    二十一种,二百六十七卷。清钱大昕撰。全书收经部一部,史部十五种,子部四种,集部一种(为《潜研堂文集》五十卷《诗集》十卷《诗续集》十卷)。其中史部《廿二史考异》、子部《十驾斋养新录》、集部《潜研堂文集》

  • 六艺堂诗礼七编

    十六卷。清丁晏(1794-1875)编。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官内阁中书。少肄业于丽江书院,策问汉魏《易》十五家,晏对万余字。好学深思,笃好郑玄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