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存审轩词

存审轩词

二卷。清周济(1781-1839)撰。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少能属文,常与包世臣议论经世之学。曾研习兵书,兼习击刺骑射。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官淮安府学教授。因与知府不合,称疾归,客居宝山、京口、扬州等地,后隐居金陵春水园,潜心著述,晚年复任淮安府学教授。周济为常州词派理论家和代表作家。其论词对后世词学影响颇大。其词作多以写景咏物,寄托幽怨深挚的情思,但词意隐晦,难解其旨,有的甚至近于词谜。其中也有一些意境浑融的作品,境界开阔,笔力峭拔,别有一种魅力。他也能诗,但成就不及词。他亦能文,其一些史论文章,颇多有识之言;而政论文章则多“书生之见,迂阔难行。”(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十三)著有《味隽斋词》、《词辨》、《介存斋论词杂著》、《晋略》等,并选有《宋四家词选》。此书为其手订之词集。每卷各五十八阕,共一百十六阕。谭献论《常州派词》曰:“茗柯词选出,倚声之学,日趋正鹄。张氏甥董晋卿,造微踵美,止庵切磋于晋卿,而持论益精。其言曰:慎重而后出之,驰骋而变化之,胸襟酝酿,乃有所寄。又曰:词非寄托不久,专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伸触类,意感偶生,假类必达,斯入矣。万感横集,五中无主,赤子随母笑啼,野人缘剧喜怒,能出矣。以予所见,周氏撰定《词辨》、《宋四家词笺》,推明张氏之旨,而广大之。此道遂与作者之林,与诗赋文笔同其正变。”今观其词,如〔虞美人〕影云:“一镫秋夜疏星共,照破银屏幽梦。又是隙风微动,帘押又犀重。红荐小谱琵琶弄,碎玉丁当遥送。颤落钿钗金凤,酒醒脂痕冻。”幽艳深纯,别有怀抱。他若〔词仙歌〕之落梅、〔疏影〕之风竹、〔高阳台〕之雨竹、〔六丑〕之杨花、〔祝英台近〕之瓶中蜡梅、〔风流子〕之金凤、〔霓棠中序〕之第一芙蓉,亦皆引伸触类,各有意旨,然时有专寄托不出之病。其清显之作,又往往近于肤浅。盖论词甚精,缘于见识之高。若心手相应,则关于才学,非可强之。有《求志堂存稿汇编》本。

猜你喜欢

  • 广汉魏丛书

    八十种,四百六十五卷。明何允中重编。何允中为明万历年间武林(今属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程荣《汉魏丛书》刊行后,何允中在原书基础上搜求附益,刻七十六种,后经翻刻,又增至八十种,与程本并流传于

  • 新史奇观

    见《新世弘勋》。

  • 华岳志

    八卷。清李榕撰。李榕,字荫伯,号云圃,陕西华阴人。华岳,山趾距华阴郭南八里许,由谷口至山颠四十里,山势陡峻,峰入半天之云。旧有《华岳全集》十三卷,题华阴县知县李时芳撰,实则汝州张维新为潼关道副使时与华

  • 竹叶庵文集诗

    二十四卷。《词》九卷。清张埙(约1780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张埙字商言,号瘦铜。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官内阁中书。此编聚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凡《南海集》二卷、《西征

  • 德隅斋画品

    一卷。宋李廌(生卒年不详)撰。李廌,字方叔,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一作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李廌少以文显名,曾得到苏轼的赏识和举荐,为“苏门六君子”之。可惜竟不及第,中年绝意仕进,终于不得志而死。是编

  • 方言考

    五卷。又名《古方言书目录》,崔骥编。分五类:(1)扬雄《方言》之属八种;(2)《续方言》之属九种;(3)俗语考证之属十三种;(4)《新方言》之属四种;(4)地方方言之属十三种。此书载于1932年《图书

  • 秀水县志

    十卷。明李培修,黄洪宪纂。李培,字令君,山东利津人,万历十七年(1589)至十九年任秀水知县。黄洪宪,字之庐,号蔡阳,邑人,隆庆五年进士,官至侍读。尝奉使朝鲜,著有《朝鲜国纪》。秀水,旧为嘉兴县地。明

  • 兵迹

    十二卷。清魏禧(1624-1681)撰。魏禧,字冰叔,江西宁都人。儿时不乐嬉戏,嗜古论史,年十一,补县学生。明亡后,与兄际瑞、弟礼躬耕自食,发奋读书,“三魏”之名遂遍海内,尤以魏禧才学特高,学者又称勺

  • 颍上县志

    ①十四卷。清翟乃慎修,马履云、徐必达纂。翟乃慎,字敕庵,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拔贡生,清顺治十二年来任颍上知县。马履云,邑人,官乾州知州。徐必达,官候选知县。颍上旧志,修于明万历三十九年,

  • 祐山杂说

    一卷。明冯汝弼(约1545年前后在世)撰。冯汝弼,字惟良,平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历官工科给事中、潜山县丞等。著有《祐山文集》、《诗集》和本书。《祐山杂说》一书自记生平琐事。然而书中也记他人事,书末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