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衍新书
三卷。张必刚撰。张必刚,清雍正前后潜山(今属安徽省)人,另撰有《舟行记》一卷,收《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五帙。《奥衍新书》三卷,不见《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贩书偶记》时令类称,此书为“潜山张必刚撰,雍正十一年(1733)观物堂刊。”
三卷。张必刚撰。张必刚,清雍正前后潜山(今属安徽省)人,另撰有《舟行记》一卷,收《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五帙。《奥衍新书》三卷,不见《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丛书综录》著录。《贩书偶记》时令类称,此书为“潜山张必刚撰,雍正十一年(1733)观物堂刊。”
十卷。清释昌立纂辑。史椿龄、陈寓泰编次。释昌立,号小支者,道光间建隆寺僧。史椿龄,江都(今江苏省江都县)人,陈寓泰,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建隆,宋太祖开国年号,太祖平李重进于扬州,即在驻地建寺,并以建
三卷。元程端礼(1271-1345)撰。程端礼字敬叔,学者称畏斋先生,鄞县(今属浙江)人。初任建平、建德两县教谕,历稼轩、江东两书院山长,后又任铅山州学教谕,以台州教授致仕。他受学于史蒙卿,其学以朱子
① 一卷。汉郑玄注。清王谟(约1748-1820)编辑。王谟字仁圃,号汝上老人,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毕生从事于古籍辑佚工作。《孝经郑注》首有序录,所辑凡《经典释文》
七种。明黄方胤(约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撰。方胤号醒狂,金陵(江苏南京)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据焦循《曲考》录曲七种,曰倚门、再醮、淫僧、伦期、督妓、娈童、惧内。题《陌花轩杂剧》
见《太玄经》。
一卷。清胡薇元撰。篇首有近代经学家廖平序,序称西汉以上说经,皆以纬为主,而齐鲁韩三家诗尤为显著。篇末有门人萧洁端跋,跋称胡氏旧有《诸经纬训纂》,现已散佚,唯有少数几种保存下来,《诗纬含神雾训纂》即其中
四十五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唐柳宗元(773-819)撰。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少年时聪颖能文,有美名。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他与韩愈一道倡导中唐古
四卷。明周之际(生卒年不详)编。此编原署“茂苑梯月主人”选辑,实即周之际。又署“古吴隐之道民”校点,未详何人。全书分四集,每集一卷,共收南曲280套。前二集收高明,梁辰鱼等人所作散曲作品,后二集录元、
十二种,十五卷。明李屿(生卒年不详)编。李屿字思时,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群芳清玩》是《山居小玩》十种再增二种之丛书。所收均属文艺谱录供浏览欣赏之书,徐亮序云:乃检点群芳,汇次菊谱,鼎录诸笺,以为
三卷。清方宗诚撰。本书卷一通论大义,卷二通论要义,卷三附论疑义。其中,卷三对于蔡沈《书集传》所未详者,则引他说以补充之;蔡传所未尽者,方宗诚就参以己意来发挥蔡氏观点;蔡传原有失误的地方,方宗诚就推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