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禄阁外史

天禄阁外史

八卷。旧本题汉黄宪(生卒年不详)撰。此书前有晋谢安、唐田宏、陆贽题词,每篇又有宋韩洎赞,王鏊为之序。但这些词文语句鄙陋,内容、风格如出一辙,显系一人所为。又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徐应雷《黄叔度二诬辨》曰:“黄叔度言论风旨,无所传闻,入明嘉靖之季,昆山王舜华名逢年,有高才奇癖,著《天禄阁外史》,托于叔度以自鸣。”朱国桢又曾说他亲见王舜华其人,“知著《天禄阁外史》甚确。又李诩《戒庵漫笔》云:“《天禄阁外史》乃近年昆山王逢年所诡托者。迩有余姚人御史某,沾沾以文学自喜,杂此文于左、国、司马诸篇中刊行,颁于苏常四郡学宫,令诸生诵习之。”可见,《天禄阁外史》为明人王逢年伪造,并非汉黄宪所撰。书中内容矛盾之处很多,用之者不可不辨。现存主要版本有:《汉魏丛书》本,子余秘书九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五代史记纂误

    三卷。宋吴缜(详见《新唐书纠谬》撰。《五代史记纂误》主要是采摘欧阳修的《五代史》中有误或简陋不当之处,一一为之考补纠正。如《周太祖纪》“甲辰”,应当是“甲申”,有的是修改旧文首尾失检或脱落之处。《五代

  • 榕坛问业

    十八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漳浦(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选庶吉士,散馆补编修,以终养归。崇祯时任右中允。南明时任礼部尚书。他对“性”、“情”等多有论述,

  • 未央术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马国翰据《开元占经》引得十二书。但《开元占经》中所引者名为《未央分野》,而不名《未央术》。马国翰的辑本大题是《未央术》,小题是《未央分野》,前后也

  • 淮封日记

    一卷。明陆深(1477-1544)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文学家。弘治进士。累官四川布政使、詹事府詹事。《明史·文苑传》称其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为文章有名”,工书,“赏鉴博雅,为词臣冠

  • 无类生诗选

    一卷。明郎兆玉撰。兆玉,明代末年人,生卒年均不详。字完白,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淮安府同知。该编古今体诗均备,前后无序跋,原书没有注作者姓名,考证《仁和县志》及《钱塘县志》始知其作者

  • 眉山县志

    十五卷,清王铭新修,杨卫星、郭庆琳等纂。王铭新,曾知眉山县事。杨卫星,曾任眉山县修志局局长。郭庆琳,举人,眉山县视学。眉山县旧志于明末毁于兵燹,清初,历届县令勤事搜求,易稿数次,至嘉庆中始成定本。越十

  • 礼记或问

    八卷。清汪绂(详见《周易铨义》条)撰。绂有《六礼或问》十二卷已著录。书首有吴引孙《序》“光绪三十一年以新疆布政使署巡抚乞病归卒”。《序》言,“学以育才,而才以莅事而事治。今人首尚科举,乃判学与事为两途

  • 至德志

    十卷。附录一卷。清吴鼎科撰。此书记周太王长子泰伯宗裔世系及历代崇褒等事。《论语》称泰伯“可谓至德”,故名。书首录清圣祖、高宗御书匾额及高宗御祭文,次汉桓帝敕赐吴泰伯世系图赞及彭启丰序,以下依次为历代褒

  • 老子唐本考异

    一卷。清严可均(详见《说文声类》)校,魏锡曾(生卒年不详)补正。魏锡曾,字稼孙,仁和(今属浙江杭州)人。贡生,官至福建监使。据钱大昕《潜研堂》跋末记载;易州景龙《道德经》碑,金石学者当初并未著录,严可

  • 岳武穆王精忠传

    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