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隋众经目录

大隋众经目录

七卷。隋代释法经(生卒不详)等撰。法经生平事迹不详。《续高僧传》记载,隋开皇十四年,于大兴寺置十大德,即法经、僧休、法粲、慧藏、洪遵、慧远、法纂、僧晖明穆、昙迁等监掌翻事,敕修此书。《大隋众经目录》一书,共有九录四十二分。初为大乘修多罗藏录,小乘修多罗藏录,大乘毗尼藏录,小乘毗尼藏录,大乘阿毗昙藏录、小乘阿毗昙藏录。在这六录中各有一译、异译、失译、别生疑惑,伪、妄六分,共三十六分。次为佛灭度后抄集录,佛灭度后传记录,佛灭度后著述录,此三录中各有西域此方二分,共六分。全书九录收录文目共计二千二百五十七部,五千三百一十一卷。此书编撰谨慎,有助于考知隋代现存经目,在历代经目中,隋录特别重要。原因在于分裂已久,国家统一编撰此经目,有助于对佛教现存经籍的清理和收藏。此书不足之处是,对有的经籍采辑存在遗略;对当时阙本之经,全无记载,尤为大失。现见载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猜你喜欢

  • 黄忠端公年谱

    四卷。明庄起俦编。起俦字子鹤,福建龙溪(今龙海)人,为谱主弟子。谱主黄道周(1585-1648),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浦人。天启进士,崇祯时官任右中允,因上疏指斥杨嗣昌,被谪戍广西。南明弘光时任礼部

  • 日言

    一卷。明孔承倜(生卒年不详)撰。孔承倜字永冠,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六十代孙。曾任保定知县,终于荆王府长史。此书为作者的札记。其学出于王守仁。故以钟柝喻性,明其本空。书中又言,朱熹中年学尚未悟,至晚

  • 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留学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识渊博,对中国史料学、古文字,韵学、戏曲均有研究,参与《浙江续通志稿》编纂,撰

  • 乐志堂诗集

    十二卷。《诗续集》三卷。《乐志堂诗略》二卷。清谭莹(生平详见《乐志堂诗集》)撰。该诗集内容可分前后期,早年诗作以华丽为主,晚年则多激壮凄楚之音。集中如《珠江秋糯》、《秋草黄叶》诸律,均为早年在西园吟社

  • 四书解琐言

    四卷。补编 一卷。清方祖范撰。祖范字香宇,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是书首有汤运泰序及祖范自序。大旨在订正集注,旁及元明诸儒,以至近代毛西河、王己山之说,均能确指其失,所诂义理多精核,考核典故也能折衷

  • 唐确慎公集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唐鉴(1777-1861)撰。唐鉴,字镜海,并以字号,善化(今属湖南长沙县)人。嘉庆进士,官至二品太常卿,卒溢确慎。其学力辟王阳明,不为调停两可之说。著有《国朝学案小识》、《省

  • 人瑞翁集

    一卷。明林春泽(1480-1583)撰。林春泽字德敷,侯官(今福州市)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平番府知府。年104岁。卒于神宗万历十一年,有司为建“人瑞坊”,故以“人瑞翁”名其集。原本十二卷

  • 读史书后

    一卷,明胡梦泰撰。胡梦泰,字友蠡,铅山(今江西铅山县)人,崇祯年间举进士,官鄞县(今浙江奉化县)知县,后知奉化县(今浙江省奉化)知县,举贤能,行善政,又补唐县(今河北省唐县),崇祯十七年(1644年)

  • 续四声猿杂剧

    四卷。清张韬(约1680前后在世)撰。张韬字球仲,一字权介,号紫微山人,浙江海宁人。生卒年不详。尝司训乌程。生活于清初顺治、康熙间。著作有《大云楼诗文集》等。所作杂剧《续四声猿》仿明代徐渭《四声猿》,

  • 易通例

    一卷。近人陈启彤撰。启彤字管侯。曾为私立北京中国大学教授。此书用现代逻辑学知识解释《周易》,共六篇。分别为“说道”、“说象数”、“说引申”、“说卦”、“说彖象”、“说爻”。后附“彖言作于周公说”。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