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易法象通赞

大易法象通赞

七卷。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宋景定间(1260-1264)进士,曾知温州乐清县,迁宗正丞、礼部郎官。入元以后,因推荐而被授予集贤直学士。《元史·儒学传》具载其事迹,可参看。该书首为诸图,次以《中天述考》、《述衍》等说,终有甲辰、乙巳、丙午三年所作《习坎书院旅语》。其《中天图》后署曰“至元三十年十一月吉日宣召赴阙,儒人臣郑滁孙”,可见是他被荐时进献朝廷的。其《序》自言:“年逾五十,探索先天图,忽得中天元景。”所谓“中天”之说,始见于干宝《周易注》,朱元升衍之为《三易备遗》。但郑滁孙所说的“中天元景”实与干宝之说不同,大意是说:中天即天,因其运用合一居中,所以叫中天;又因其在生两之后、用九之前,所以叫中天。其象藏于互体,而义体现于文王、周公、孔子之辞。这些说法大都幽渺恍惚,不可究诘。郑滁孙从景定登第,到元世祖至元中,当已五六十岁,而此书之成在成宗之末,又在进图后十余年,及至嘉兴、温州升席讲经,年龄已相当大了。数十年自始至终所衍析的都不过是“中天”之义,又删《周易系辞传》以迁就己说,并牵合诸经加以证明,支离繁衍,终无归宿。自来以奇偶推《易》者病于穿凿,以老庄谈《易》者流于虚无。郑氏此书则以穿凿之数附会于虚无之理,两家弊病兼而有之,确实没有多大用处,所以《四库总目》仅存其目。

猜你喜欢

  • 新疆图志

    又名《新疆图志黄册》。一百十六卷,首一卷。清袁大化修,王树楠等纂。袁大化字行南,安徽涡阳县人,宣统二年任新疆巡抚。王树楠详见民国《河北通志稿》。袁大化巡新疆后,乃开局修纂,王树楠总其事,道员王学会集其

  • 春秋或问

    ① 二十卷。附春秋五论一卷。吕大圭(生卒不详)撰。吕大圭字圭叔,号朴乡,南安(治今江西大余)人,宋代经学家。淳璠进士,官至朝散大夫,行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国子编修,实录检讨官,崇政殿说书。出知漳州军、节

  • 医宗己任编

    见《己任编》。

  • 北海野人稿

    一卷。明黄祯撰。黄祯字德兆,号北海野人,安邱(今山东潍坊)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府志称其免官归,日事吟咏。为文力追古作者,与李舜臣齐名,海内谓之李、黄。但明代其

  • 黄门集

    三卷。明陈与郊撰。陈与郊,字广野,号玉阳仙史,海宁(今属浙江海宁县)人。万历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工于乐府,著有《檀弓辑注》、《方言类聚》、《广修辞指南》、《杜诗注评》、《隅园集》、《文选章句》、《昭君

  • 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四十一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庄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武进(今属江苏)人。乾隆十五年(1745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四迁内阁学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为官清廉。乾隆二十一年(17

  • 绛跗阁诗稿

    十一卷。清诸锦(1686-1769)撰。诸锦,字襄七,号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由庶吉士改金华府教授。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编修,官至左春坊左赞善。少时孤贫,

  • 说文通检

    十四卷。清黎永椿(其生平未详)撰。永椿番禺(今属广东)人。此书成于同治十二年(1873),把《说文》篆书改写为真书,按真书的画数次第编录。卷首检部目,卷末检疑字,卷一讫卷十四检本部之字。仿《字典》检字

  • 谈徽

    四卷。清外方山人(西崖)撰。是书分名、言、事、物四部,沿袭《通俗编》、《恒言录》传统,辑录俚言俗语,考辨源流,引书为证。卷首有嘉庆二十年(1815年)作者自序、嘉庆十六年(1811年)王玉树序、嘉庆九

  • 石门县志

    ①五十五卷,首一卷,清苏益馨等修,梅峰纂。苏益馨,晋宁人,曾任石门县知县。梅峰,邑人,举人,曾任晃州厅训导。《石门县志》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为五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星野。卷二,图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