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戴礼注补

大戴礼注补

十三卷。清汪照(生卒年不详)撰。汪照,初名景龙,字纚青,一字少山,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嘉定)人。贡生,负诗名,精考证,工八分书;尝佐王昶分纂《金石萃编》;游陕西,历主华原横渠书院;著有《三家诗义证》、《宋诗选略》、《陶春馆吟稿》及是书。书首有王昶序,略言:“《大戴礼》,宋时列于十四经,先哲谓其探索阴阳,穷析物理,推本性情,严礼乐之辨,究度数之详,固已度越诸子百家,与《小戴记》并行,宜也。河间献王所献共百三十一篇,刘向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又后氏戴氏古经七十篇,今自《小戴记》四十九篇及《大戴记》三十九篇,去重复外,实八十四篇,遗佚已逾其半,可勿郑重爱惜疏通而证明之欤?《大戴记》之注,惟卢辩一家,而简略无以发其博大精深,且传写日久,讹舛滋甚。予友卢学士文弨、戴太史震,曾厘正其文字,而注释未及为,汪君纚青作解诂,纠集同异,采撷前说,一字之误,必折衷于至当,盖颛力者三十余年。后世有复十四经之旧者,大戴之书将立学官,则君之解诂,当与孔贾并行”云云。是书首列目录。卷一之《王言》,据篇内及《孔子家语》仍作《王言》,不从程、朱、沈本作《主言》,与王聘珍《大戴礼解诂》异;《盛德》用武英殿校本,合《明堂》为一篇;《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文王官人》诸篇,次第均有改订,故无两七十三;《公冠》,各本均作《公符》,此订为《公冠》,孔氏《补注》,王氏《解诂》均与此同;《夏小正》篇则勘分经传,尤见苦心,若《王言》篇“百步而堵”,则信戴氏校本,堵为亩字之讹,此类甚多。是书以校本为主,王氏《解诂》则主要用旧本原文,且不满于校改文字;是书则引类书以正原文,孔氏《补注》与之相似。是书末有附录,载卢文弨、惠栋、戴震所论校者,以戴氏为多;又载戴氏与卢文劭书,以为他们未核出的误字自《保傅》注至《子张问入官》注,仍有十条之多。其后又载逸礼语及诸书所引与今本不同者,其中以《仪礼·丧服传》为最多,《文选》《太平御览》《曲礼》疏等亦不少;惟《渊鉴类函》《诸礼通考》皆清人著作,所引《戴记》必本古书,似应举所从出。总之,是书于《大戴记》可谓殚心竭力,实为治礼经者所宜注重也。是书版本有《皇清经解续编》本。

猜你喜欢

  • 经说丛抄

    四卷。清谢庭兰撰。谢庭兰,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有《古文尚书辨》刊行,前文已有著录。是书首有庭兰自序,末有缪之熔跋。最初,庭兰著《读尚书隅见》、《读毛诗隅见》、《读四书隅见》三书,以卷数繁多,无力刊行

  • 全蜀艺文志

    六十四卷。明周复俊(1496-1574)编。周复俊字子吁。昆山(江苏)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历官工部郎中,云南布政使等。宋代庆元年间,四川安抚使袁说友属知云安县程遇孙等八人,曾编有《成都文类

  • 四书参注

    无卷数,清王植撰。王植字槐三,深泽(今河北深泽县)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邳州知州。此对程朱理学特别推崇,对清人王廷诤、崔纪、傅泰等人的解说也有所采纳,但对汉儒训诂之学极力贬低

  • 周易解简要

    六卷。清张矩撰。矩字濂方,巴陵(今湖南岳阳县)人,乾隆时举人,官至耒阳训导。此书以朱子本义为宗,后列其解,若本义无注则本程传及诸儒论说为解,其义必与本义相符。今存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

  • 柯劭忞先生遗著

    三种,七十九卷。清末民国年间柯劭忞(详见《春秋穀梁传注》)撰。三种为《春秋毅梁传注》十五卷、《新元史考证》五十八卷、《译史补》六卷。第一种,本书有专条介绍,可参阅。柯劭忞撰《新元史》时,仿司马光《资治

  • 武康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琉筤修,陈殿阶、吴敬义纂。琉筤,道光初年任武康知县。此志为道光九年(1829)刻本。全书二十四卷首一卷,卷首序、凡例、图、纂修姓氏,卷一至卷六舆地、子目八。卷七至卷十一建置志,子目

  • 汝帖

    十二卷。宋王寀(生卒年不详)辑。王案,字辅道,敷阳(今江西德安)人。此帖成于宋大观三年(1110),卷前有《目录》一卷,卷后有作者自跋。其正文共十二卷,第一卷收夏、商、周三代金石文字;第二卷为秦、汉以

  • 无趣老人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空(1490-1580)撰。如空,俗姓施,字无趣,自号静斋,秀水人。幼性端凝,长企清洁。留心内典,博览经论。与同友法舟参访八年,出家为僧。自受戒后便付衣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

  • 此山先生诗集

    十卷。元周权撰。权字衡之,号此山。生卒年不详。处州(今浙江丽水)人。曾游京师,有诗名。与赵孟頫、虞集、揭傒斯、欧阳玄相唱和。此集为陈旅编定,袁桷、欧阳玄为序,揭傒斯作跋。玄序称其无险劲之词而有深长之味

  • 澂秋馆吉金图

    二卷。清陈宝琛撰。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同治七年(1868)翰林。本书二卷,由孙壮(伯恒)编辑。陈氏的先世所藏殷周古铜器甚多,丁卯(1927)秋,鸠工传拓,编订为《澂秋馆吉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