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粹语
二十八卷。清代顾栋高(1679-1759)编写。顾栋高见《尚书质疑》。此书为宋代以来,诸儒家讲学的言论汇编,旨在调停朱(熹)陆(九渊)二派的争辨。全书摘录了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尹焞、罗从彦、李侗、胡宏、朱熹、陆九渊、张栻、吕祖谦、黄干、蔡沈、顾宪成、高攀龙、刘宗周等二十七家讲学的言论汇为一编(二十八卷)而成,作者把这些学说不一的内容列在一本书中,也说明了此书是朱(熹)陆(九渊)二派争执的“调停”之作。
二十八卷。清代顾栋高(1679-1759)编写。顾栋高见《尚书质疑》。此书为宋代以来,诸儒家讲学的言论汇编,旨在调停朱(熹)陆(九渊)二派的争辨。全书摘录了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尹焞、罗从彦、李侗、胡宏、朱熹、陆九渊、张栻、吕祖谦、黄干、蔡沈、顾宪成、高攀龙、刘宗周等二十七家讲学的言论汇为一编(二十八卷)而成,作者把这些学说不一的内容列在一本书中,也说明了此书是朱(熹)陆(九渊)二派争执的“调停”之作。
一卷。《刻翠集》一卷。清章韵清撰。章韵清,生卒年不详,字兰言,浙江平湖人,举人张天翔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与其夫张天翔所著《潜园诗存》合刻,皆夫妇唱和之作,共存诗八十一首。书后附有《刻翠集》一卷,七绝共
六卷。清谈恩浩撰。谈恩浩字蓉舫,年六十而卒。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本右姓,无锡望族,后因只重于诗歌,兼工杂作,田舍日亏,其穷愁郁结无所宣泄。致其诗词悲切,令人读而哀伤。此诗钞分五、七古,七
五卷。清张侗(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张侗字同人,一字石民,诸城(今山东省诸城)人,生卒年均不详。本集前有方迈所作张侗小传,称其有孝行,多奇节,孤高。其文欲摆脱町畦、乙乙冥冥、别标象外之趣,而反堕公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有诰此书大例与《群经韵读》同,辑录韵字的古籍自《国语》以下二十四种,加之秦文共二十五种。其中《列子》、《家语》等乃魏晋人伪撰;《穆天子传》、《六韬》、《三略》
六十卷。《补遗》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编。王世贞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太仓(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官至刑部尚书。本书沿袭杨慎原本而增修之
四卷。清朱骏声撰。参见《说文通训定声》。这是一部征引经书语例说明假借字的书。上古字少,故有假借,在典籍中占十分之二三。假借因乎声,通假借必须通古音,否则就无从了解假借,就会以假借为正字,以至缪于古训。
二卷。清辛绍业撰。绍业字馥十,一字敬堂,江西万载人,嘉庆进士,受督学翁方纲赏识,官国子助教,卒南学署。见江西通志。有《易图存是》、《周礼释文问答》及是书。书首有自序,以为抽取五官而充冬官不妥,主张“好
二卷。清朱曾武撰。曾武字圊,山东济南人。是书详论字义。有论单字者,如论“学”字、论“天”字之类;有论双字者,如论“君子”、论“鬼神”之类;有论四字者,如论“致知格物”、论“恻隐之心”之类。至于虚字,如
见《孙膑兵法》。
十卷首一卷,清杨汝偕纂修。杨汝偕,毕节人,进士,曾任太平县知县。太平县旧无志。清初程溥任县令后,始修成志乘一部。然其书不传。嘉庆中李恒嘉复事编纂。而书成又毁于兵燹。杨汝偕任县令后,则手辑兹编以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