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夏小正音义

夏小正音义

不分卷。作者姓名未著。书为二册,前序未记年月,后有何焯康熙五十六(1717)之跋,其语意似作者为其熟知者,然游词闪烁终未能道出为何人也。检阅全书,屡见庄述祖之案语,案庄述祖,著有《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释》,此书既采其说,则作书时间自在其后。据《清史列传》载,庄述祖卒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六十七,推其生年,当在乾隆十五年(1750),而跋称康熙,则其为伪托明矣。再看注文,与庄书中文句音义大体相近,其最明显者,为书中有的注解,庄氏自以为是发明,而后人则以为是曲解,如“纳卵蒜”释为“纳民算各条”,此书亦依之,最为雷同。考庄著嘉庆十九年(1814)自序,略言:“嘉庆十四年(1809)之冬,始以所录《夏时明堂阴阳经》,及《夏小正诸本异同》,并所为《说义》,先刻卷。他若《夏小正音读考》四卷,《夏小正等例》一卷《注补小正等例》附卷,《夏时杂议》卷,皆未卒业,以纂集古文甲乙篇,中辍。今遭大故,草木余生,仅留残喘,恐旦暮填沟壑,乃取所未刻各种,更加芟并,益以近日所见,与前所刻三卷往往多不合者。然今之所见,未必尽是,昔之所见,未必尽非。即一人之管窥蠡测,犹复岐出不伦如此,况敢质诸人,而自信以为必然者耶?言之不文,略举前后之所以不相顾者,以示儿曹”。可见庄著屡易其稿,最后才成定本,此书所标音义,既与庄著同,则其为庄氏初稿无疑。至于其与刻本有详略,体例不同,盖经后来修改而成。此抄本简明易解,有优于刻本之处,如“农率均田”,不以均释泉,而从旧说等类。是书有抄本。

猜你喜欢

  • 周元公集

    九卷。宋周敦颐(1017-1073)撰。周敦熙,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讳,改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其舅龙图阁学士郑向恩补官,历任南安军司理参军,虔州通判,有政绩。熙宁中知彬州南康军。

  • 视学

    二卷。清年希尧(?-1738)撰。年希尧,字允恭,广宁(今辽宁北镇县)人。先后在云南、河北、安徽等地做官,一生从政,但对科学研究很感兴趣,每赴新任时必带上科技图书和仪器。他主要研究数学和医学,对工程图

  • 桐城轶事

    一卷。撰者不详。桐城为人材辈出之地,该书记明清换代之际诸名贤事迹。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编年体,历记仕于福、唐、桂三藩诸臣,始于顺治元年(1644年)迄于顺治七年。下编为桐城人姓氏,间附小传,注其科甲年代

  • 黄静山集

    十二卷。清黄永年(1699-1751)撰。黄永年,字静山,号松甫,江西广昌人。乾隆元年(1736)巡抚常安举博学鸿词,同年成进士,不预试,授刑部主事,疑狱多有平反,累官常州知府,为政宽而有礼。是集凡十

  • 冯定远集

    十一卷。清冯班(1604-1671)撰。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常熟(今属江苏)人。为冯舒胞弟。明末诸生。冯班性格落拓不偶,每与人异。明亡后,冯舒因文字狱被害,于是更加抑郁,放荡不羁,佯狂避世,人称“二

  • 笔道通会

    一卷。明朱象衡编。朱象衡字朗初。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及事迹皆不详。此书专为推衍徐渭《笔元要旨》而作。其中多述丰坊之语。华亭人唐文献为此书作序。后朱象衡自跋云:“余性稍慧,于法书名迹辨之不爽毫发

  • 左传杜注拾遗

    一卷。清阮芝生撰。芝生字紫坪,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曾学于著名学者天台齐召南门下。此书多用顾炎武、顾栋高之说,有时也纠正他们的疏误,大体上是对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一书的补充和订正,有的地方持论较为

  • 霜菉亭易说

    一卷。近人胡薇元撰。胡薇元字孝博,号诗船,别号玉津居士,山阴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著有玉津阁丛书二十余种。此书即其一。共解说《易》义三十九条。先罗列旧说,后附己意,其说大抵敷陈象数,旁涉名物训

  • 周易经传通解

    十五卷。清戴醇撰。戴醇字和生,湘潭人。此书以讲解释易象为主,又能够以象求理,理象结合,并引据旧文,互相参证。如解九五需于酒食,说酒养阳五刚象酒,食养阴四上象食等,皆能够因象以明理,广征博引,颇能自出新

  • 东园文集

    十三卷。《续编》 一卷。明郑纪撰。郑纪,字廷纲,别号东园,福建仙游人,生卒年不详。天顺四年(1460)进士。官至太常卿、南京户部尚书。著有《东园文集》、《东园诗集》。此集前四卷为经筵讲章及奏议,后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