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者即此书也。毛晃,南宋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绍兴(1131-1162年)间进士。精字学,为海内所宗,学者称铁砚先生。另著《禹贡指南》,已佚,清人辑有四卷。毛居正,毛晃子。字谊父,一作义甫。曾举进士,嘉定十六年(1223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后因目疾罢归。通六经训诂之学,另著《六经正误》。毛氏父子因《礼部韵略》收字太狭,乃搜采典籍,按韵增附。又《礼部韵略》之例,凡字有别体别音者,皆在字外画圈,以为标志。晃沿用此例,于字之形音义舛漏之处,并为厘定。凡增二千六百五十五字,增圈一千六百九十一字,订正四百八十五字。居正续拾所遗,复增一千四百二字。各标志总数于每卷之末,而每字之下又皆分注,其曰“增入”、曰“今圈”、曰“今正”者,皆晃所加;曰“重增”者,则为居正所加;其辩论考证之语,则各署名以别之。是书在辩证训诂考正点划方面颇有贡献,享誉甚高,字书韵书多所征引,《洪武正韵》之注,据是书者尤多。又毛氏考证之语,往往对语音变化有所反映,如“微”韵后毛晃曰:“所谓一韵当析为二者,如‘麻’字韵自‘奢’以下,‘马’字韵自‘写’以下,‘禡’字韵自‘藉’以下,皆当别为一韵,但与之通可也。盖‘麻’‘马’‘禡’等字皆喉音,‘奢’‘写’‘藉’等字皆齿音,以中原雅音求之,夐然不同矣。”赵诚《中国古代韵书》说:“毛晃所指出的这一现象,在现在普通话也正是如此,‘麻’‘马’‘禡’等字读为a韵,‘奢’‘马’‘藉’等字读为e韵,可见麻韵之分为二,在宋代已经如此。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当时《礼部韵略》的分韵纯粹是遵照前代韵书,而不顾当时的实际语音。《增韵》的这种价值属于音韵学,至于有多大,尚待进一步研究。”四库著录者为宋宝佑四年(1256年)蜀中刊本,另有元刊本、明刊本,未见清人刊本。

猜你喜欢

  • 高峰文集

    十二卷。宋廖刚(1070-1143)撰。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南剑顺昌(今福建顺昌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宣和初(1119),自漳州司录,历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权,刚论奏无所避,出知兴化军。

  • 芝堂遗草

    七卷。明叶朝荣(约1581年前后在世)撰。叶朝荣,字良时,福建福清人。生卒不详。隆庆元年(1567)进士,官至养利知州。叶朝荣著有《诗经存固》。是集为其子大学士向高所刊。凡七卷,诗一卷,杂文六卷。其名

  • 逃虚子集

    十一卷。《类稿补遗》八卷。明姚广孝(1335-1418)撰。姚广孝幼名天禧,本医家子弟。江苏苏州人。元至正年间出家为僧,法号道衍。晚年自称逃虚老人,又称懒阁翁、独庵老人。入明后永乐帝赐名广孝,字斯道,

  • 四书玩注详说

    三十六卷。清冉觐祖(1637~1718)撰。觐祖字永光,河南中牟人。清经学家,著有《五经四书详说》等。是书首有耿介、李灼然、孟序及冉觐祖自序与凡例。自序言“玩注者玩程朱之注”。徐以《四书大全》、《四书

  • 明贡举考略

    二卷。清黄崇兰撰。黄崇兰,安徽怀宁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六年(1801)选安徽泾县教谕。作者于课读余暇,每思经义取士之风盛于明朝,因取《明史·选举志》、《科场条贯》、《贡举考》及诸名

  • 经济录

    二卷。明张炼(生卒年不详)撰。张炼,字伯纯,武功(今属陕西省)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佥事。著有《经济录》、《太乙诗集》等。此书共分上、下二卷,上卷论述捍御西北少数民族之计,皆

  • 校经室文集

    六卷。《补遗》一卷。清孙葆田(1840-1911)撰。孙葆田字佩南,山东荣成人。官合肥知县。其治狱精詧,不避权贵,亢直声闻天下。然又以文人兼循吏、勤撰著、重友朋名世。有《孟子编略》、《岁余偶录》等。此

  • 毛诗订诂

    八卷。附录二卷。清顾栋高(1679-1759)撰。栋高字震沧,一字复初,晚年治《春秋》,又自号左畲。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康熙六年(1721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乾隆十五年(1750),赐国子监司业、

  • 泰西新史揽要

    二十四卷。英国人马恳西(Mack henzie)撰。英国人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蔡尔康译。英人名马恳西者众多,此不知为何人。李提摩太(1845-1919)。字菩岳。英浸礼会传教士

  • 毛诗识小

    三十卷。清林伯桐(详见《毛诗通考》)撰。该书名曰识小,而所论均纯系大义,不免与书名相违耳。伯桐此书,盖在所著《毛诗通考》之下。该书有修本堂本、岭南遗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