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宋八大家文抄

唐宋八大家文抄

一百六十四卷。明茅坤(1512-1601)编。茅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属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官至广西兵备佥事。古文功力尤深,又喜欢谈兵。尤其是他刻意模仿司马迁、欧阳修文体,最推崇唐顺之。迁大名副使,尝提兵戍倒马关,总督杨博视察其营垒时,叹为奇才,推荐于朝,为忌者所害,落职而归。著有《白华楼藏稿》、《续集》、《吟稿》、《玉芝山房稿》、《耄年录》、《徐海本末》《浙省分署纪事本》、《唐宋八大家文抄》、《史记抄》。此编为唐宋散文总集。因明人唐顺之所著《文编》,于唐宋部分除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外,无所取。故茅坤选此《八大家文抄》。考明初朱右已采录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之作为《八先生文集》,实远在茅坤之前。然而朱右书今无传,惟有茅坤此集,为世人所传习。其中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欧阳修文三十三卷,附五代史钞二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轼文二十八卷,苏辙文二十卷。每家之前各有引语,说明作者散文的特色及在散文史中的地位。后列作者本传。在选文题目之下,列有短语,提示该文之要旨及特色。万历中,茅坤的孙子茅著,复为订正重刊,始以茅坤所批五代史附入欧文之后。今所行者,皆茅著重订本。因八家全集浩博,选本疏漏在所难免。虽集中评语所见未深,然亦足为初学者之门径。对后世影响极大,“唐宋八大家”之称即由此而起。清代桐城派选编《古文约选》、《古文辞类纂》,均以八大家古文为主。有明万历刻本,清坊刻本存世,四库本。

猜你喜欢

  • 书义主意

    六卷。元王充耘撰。王充耘字与耕,一字耕野,江西人。顺帝元统初年(1333年)以《书经》成进士,授同知永新州事,不久弃官养母。晚年潜心研究《尚书》,考订蔡传,名为《读书管见》;又撰有《书义矜式》。他的《

  • 重学浅说

    一卷。英国伟烈亚力(详见《几何原本》)口译,长洲王韬笔述。《重学浅说》一卷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重学原始,即简述重学的产生和发展经过;后半部分为重学总论。这部分内容与艾约瑟、李善兰译本《重学》的首卷

  • 苕溪渔隐词

    二卷。清范锴(生卒年未详)撰。范锴著有《华笑廎杂笔》。此为所撰之词。首卷一百十五阕,附施国祁一阕。末卷八十七阕,附严字淦一阕。共二百零四阕。令曲慢词,雅正深隽。其运意布局,皆有法度,尤得南宋词眼之法。

  • 艺风老人年谱

    一卷。清缪荃孙自述。荃孙字筱珊,江苏江阴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授职编修。宣统元年(1909)任学部图书馆正监督。该谱述至宣统三年(1911),以后八年为其子碌保僧保补编。谱中对购书、著书、刻

  • 将将纪

    二十四卷。明李材(详见《李见罗书》)撰。从此书书名看,其主旨在于御将,然卷一至卷九详载汉、唐、宋七帝《本纪》之文。《四库提要》讥其“牵连并书,殊无断制”。卷十至二十一,所记自虞夏迄于南宋,分别得失,作

  • 秘传证治类方

    见《证治要诀类方》。

  • 卫生简易方

    见《卫生易简方》。

  • 唐月令注

    一卷。补遗,一卷。附考,一卷。唐李林甫等撰,清茆泮林辑。《新唐书·艺文志一》著录《御刊定礼记月令》一卷,集贤院学士李林甫、陈希烈、徐安贞,直学士刘光谦、齐光又、陆善经,修撰官史玄晏、待制官梁令瓒等注解

  • 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

    二十六卷。劳格、赵钺撰。赵钺(1778-1849),字星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湖北咸宁、江苏溧水知县,又升泰州知州。对于唐代尚书省郎官石柱、御史台精

  • 通鉴评语

    五卷,清申涵煜撰。申涵煜,字观仲,永年(今河北省永年县)人,康熙时举人,工诗善书,能画兰竹、有《敏庵·江杭诸集》。《通鉴评语》一书简明易通,大致平心论事,无过激失当之谈。对君臣关系,用人政策等都有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