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

周易

①无卷数。宋刊巾箱本九经之一。只有正文,无注,无音义。凡贞、恒、桓等字皆缺末笔,知此为南宋时版本。全书凡二十二页,每半页二十行,行二十七字。其篇次皆依据魏王弼《周易注》,惟不设卷数;内容则悉据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周易》乃儒家五经(或六经)之一,也称《易》,汉以后尊为《易经》。它的本子,据文献记载有今文古文两大类。今文本即田何、丁宽、杨何及施雠、孟喜、梁丘氏传授并立于学官的本子,经传分立别行,不相混淆;古文本出自西汉末年费直,解释经文的《易传》也被附于经文之下,将经传合编,之后陈元、郑众、马融、郑玄、王弼等人治《易》皆用费直的本子。《周易》版本中流传下来影响较大的是王弼注本。孔颖达的《周易正义》,即将《彖传》、《象传》分置于卦爻辞之下,《文言传》分列乾坤二卦之中。清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所收即是王注孔疏之《周易正义》。另宋朱熹撰《周易本义》,为宋以后通行本。此宋刊巾箱本《周易》,字若游丝,刻工精致,目录家、版本家多珍之。② 三卷。九经白文,无锡秦氏巾箱本。只有正文,无注。题“锡山秦镤订正”。依次有孔颖达《正义》序、程《传》序、朱子《本义》序、上下篇义及朱子启蒙先后天等九图等。内容分《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一卷。每半页十三行,行二十四字,上有横栏,附注字音。自元明以来,学者承袭南宋余风,以程《传》、《本义》为学易正宗,此本即反映了这一点。该本字体端庄秀丽,刻工亦精,唯讹字较多,显逊于宋巾箱九经白文本。清莫友芝称:“秦版以附小学者为真”,又“秦本14行”。今本虽13行,却不似翻刻本。其与《周易》版本学研究有颇多价值。

猜你喜欢

  • 登天岳山记

    一卷。清李元度撰。李元度(1821-1887),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晚号超然老人,湖南平江人。道光举人,受曾国藩器重,咸丰间转战皖浙,卓然儒将。官至云南按察使,终于贵州布政使。博学能文,尤

  • 于肃愍公集

    八卷。明于谦(1398-1457)撰。于谦为明代诗文作家。字廷益,号节庵。钱塘(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授御史,以才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达十九年之久,饶有政绩

  • 残本阳春奏

    三卷。明黄叔(生卒年、爵里、事迹不详)编。此书题尊生馆校。书前有于若瀛序,其中说“吾友黄叔……选名家杂剧付之剞劂,乃以杂剧之名为未雅,而题之曰《阳春奏》。”据卷首“凡例”,知所选元曲“尽依旧本改定”。

  • 说文双声

    二卷。清刘熙载(1813-1881)撰。熙载字伯简,一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左中允。治经无汉宋门户,著有《四音定切》、《说文双声》、《说文叠韵》等。刘

  • 大易蓄疑

    七卷。清刘荫枢撰。刘荫枢字乔南,韩城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贵州巡抚。该编采用王弼本,只有六十四卦而《系辞》以下则无。其说多采用朱子《本义》而小有变动。但措词蹇滞,大多数都不能自圆其说。《

  • 尚书大传礼征

    五卷。清刘鑫耀撰。刘鑫耀字楚金,湖南湘潭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以《尚书大传》为伏生口授,其中多三代礼,后儒无类次之者,所以刘氏依《周礼·春官·大宗伯》“吉、凶、军、宾、嘉”五礼之目,以及《尚书·尧典》修

  • 沧海披沙集

    十三卷。明朱璜阶(?-1601)撰。朱璜阶号玉源,明渖简王朱模之七世孙,昭定王恬烆子。隆庆元年(1567年)袭封泌水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卒。谥康僖。见《明史诸王世袁》。璜阶著有《衡漳初稿》、

  • 晦庵文钞续集

    四卷。明崔铣(1478-1541)编。崔铣,字仲凫,一字子钟,亦字后渠,安阳(今属河南)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编修。历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宣德间,常熟吴讷有《晦庵文抄》六卷,崔铣以其未备,复

  • 历代铨政要略

    一卷。宋杨亿(974-1020)撰。杨亿,字大年,浦城(今属福建)人。宋太宗雍熙年间,年仅十一,被太宗召试诗赋,授官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再试翰林,赐进士及第,授直集贤院。官至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工文章

  • 云间予谥诸臣传赞

    一卷。清陆秉笏(生卒年不详)撰。秉笏字长卿,号葵沾,上海人。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乾隆间有诏,凡明末殉节诸臣及为流寇所逼而殉者,皆得分别予谥,并敕撰《胜朝殉节诸臣录》以记之。秉笏即抄录松江府属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