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参同契集解

古文参同契集解

三卷。明蒋一彪(生卒年不详)撰。蒋一彪,自号复阳子,余姚(今浙江省)人。《周易参同契》的各家注本,有的分章,有的不分章。但无论分章与否,都按上中下三篇而注解,并且都述其传承由来。明代杨慎,则另出一本,称南方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参同契》上中下三篇,《叙》一篇,徐景休笺注本也是三篇,《后序》一篇,淳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后序》一篇,合为十一篇,自称得自朱子所未见。蒋一彪依杨慎本作此书,所以称“古文”。他割裂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俞琰四家注文,缀于各段之下,所以称为“集解”。其书与世传本多有颠倒,将原文所载《赞序》指为徐景休《后序》,将原本《补塞遗脱》一章析出作为淳于叔通《后序》。清代学者对此书进行过认真的考证,认为各家注本都依彭晓注本序文所述,魏伯阳作《参同契》后,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从事隐名而注,垣帝时又授给淳于叔通,《参同契》才流传于世;历代研究《参同契》的学者都称徐从事而不称其名,而经千年以后,徐从事为景休之名而忽然显现,不合情理,文中篇章归属,又多附会朱熹等人注语及俞琰关于《参同契》为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三人撰注之说,因此清代学者认为蒋一彪据杨慎所谓“古本”之说不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此书辨之更详,余嘉锡引《真诰》之言,辨彭晓之误,否定徐从事作注之说,进而考证杨慎所谓古本,是明代道士杜一成据俞琰欲分四言五言各自为类之意而作,书未出便被人窃出付印,并托名为石函古本。据此知杨慎以后诸家所谓古本皆不足信,然而杜一诚因篡改古籍而失信及杨慎因轻信其古而误人之教训,实为后世学者的前车之鉴。现存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五方元音

    二卷。清初樊腾凤撰。樊氏字凌虚,尧山(今河北唐山县)人。《唐山县志》谓樊氏“嗜学,不屑时艺,精易数,占休咎验如桴鼓。时当明季,四海鼎沸,凤夙有拨乱反正志,然静验己运,难以有为,遂闭户潜修,留心韵学”,

  • 全韵诗

    五卷。清高宗乾隆(1711-1799)书,金简摹。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世宗第四子,年号乾隆。1735-1796年在位。乾隆在位六十余年,政绩显赫,尤其是开设博学鸿词科,访求书籍,完成《明史》、《续

  • 蛾术堂集

    十四种,十七卷。清沈豫(详见《皇清经解提要》)撰辑。沈豫著有《蛾术堂集》十四种。收书有《皇清经解渊源录》一卷外编一卷、《皇清经解提要》二卷续编一卷、《群书提要》一卷、《读经如面》一卷、《读易寡过》一卷

  • 报恩缘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1741-?)撰。起凤,字桐威,号渔,又号红心词客,苏州人。乾隆三十三年(1694)中举人。后屡赴会试不第,抑郁无聊,寄情词曲。所制不下三四十种,当时风行大江南北。乾隆帝两次南巡所观赏

  • 宝庵集

    八卷。明顾绍芳(约1592年前后在世)撰。顾绍芳,字实甫,江苏太仓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官至左春坊左赞善。著有《宝庵集》。是集凡八卷。前有冯琦“三太史集序”一篇,称绍芳及王敬卿、葛

  • 梅花草堂笔谈

    十四卷、二谈 六卷。明张大复(生卒年不详)撰。张大复,字玄长,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曾撰有《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梅花草堂笔谈》、《闻雁斋笔谈》、《梅花草堂集》等书。此书

  • 嘉祥县志

    ①六卷。明龚仲敏纂修,清张太升续修,董方大续纂。张太升,霁旭,辽东人,贡士。顺治五年(1648)任嘉祥县知县。董方大字集之,拔贡出身,邑膳生。考嘉祥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县令龚仲敏。龚志为初修,所取为《东

  • 安吉施氏遗著

    五种,七卷。清施文铨、施浴升撰。施文铨字寿民,咸丰年间举人;施浴升字旭臣,同治年间举人,施文铨之子。是书为二人去世后,其旅居京师之同乡人士戴翊清、朱廷燮编辑刊印。有施文铨两种:《静学庐遗文》一卷、《静

  • 御定资政要览

    三卷,后序一卷。清爱新觉罗·福临(见《御注孝经》)撰。该书凡三十章,曰:君道、臣道、父道、子道、夫道、妇道、友道、体仁、弘义、敦礼、察微、昭信、知人、厚生、教化、俭德、迁善、务学、重农、睦亲、积善、爱

  • 严州府志

    ①三十五卷,首一卷。清吴士进修,胡书源等纂。吴士进,严州府知府。胡书源,山阴县人。《严州府志》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全书三十五卷首卷,分为:卷一为星野。卷二建置,目为沿革表、郡县名表。卷三至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