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

十卷。唐张彦远撰。张彦远之生平见《法书要录》。张彦远祖上屡及高官,家中广聚“法书名画”,因而自幼备受熏陶,且对“收藏鉴识自谓有一日之长”,于是潜心钻研、精心选择,著有《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即大中元年。全书共十卷,前三卷皆为画论,后七卷则以年代之远近为序,尽为历代画家小传。其中第一卷以“画之源流”、“画之兴废”、“历代能画人姓名”、“论画六法”以及“论画山水树石”等,论述了绘画与风化教育之关系,对南齐谢赫画法六论加以阐述,肯定了“六法”的评论标准;第二卷则以“师资传授南北时代”、“顾陆张吴用笔”、“画体工用拓写”、“名价品第”及“鉴识收藏阅玩”等,论述了历代画家流派及其师承关系,对名家技法亦有评论,强调立意和用笔,说明绘画风格的演进,指出书画用笔同理;第三卷则真实记录了唐代“两京外州寺观画壁”,采存了“古今之秘画珍图”等古代重要书画目录专篇,对唐代古藏家的“跋尾押署”、“公私印记”以及“装褙裱轴”亦有精深见解。后七卷记录了自上古至唐会昌元年(841)间三百七十余位画家小传,叙述扼要,各有画评。由于张氏家藏颇丰,陶冶日久,慧目识珠,故收录赅备,见解独到,对后世影响甚广。但由于后七卷中历叙上起轩辕下至唐会昌年间之三百七十四(是书载三百七十二人)画人小传与第一卷之第三篇相杂复,而被后人议论纷纷。据宋人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载唐张彦远有《名画猎精》六卷,所叙内容与《历代名画记》前三卷“大略相似”,但后传佚。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亦“列有是书”,但注曰无名氏撰。清人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中则认为《历代名画记》之初稿曰“名画猎精”,后又续成历代画人小传,“另编是记,而未及移卷一之第三篇于历代小传之首也。其初稿本虽不载入史志,而别自流传,晁氏因得以志之尔。”近人余嘉锡赞成周氏之考,且以为张彦远续做“历代画人小传”后,改题为《历代名画记》时,重新编订《名画猎精》原六卷内容成为今《历代名画记》之前三卷。《历代名画记》资料繁丰,征引翔实。不但其中“鉴别之精”满蕴真知灼见,而且收录若干画家之画论,颇为详尽。如顾恺之之《论画》、《魏晋胜流名画赞》以及《画云台山记》等,“皆他书之所不载”。又如褚氏之印辨、杜诗“画肉不画骨”之论等,都存别人之无,详他人之略,为我国书画艺术的深入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史料,不愧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部通史性画史要籍。《历代名画记》有明王世贞刻《王氏画苑》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续百川学海》本、明刊本,《四库全书》本。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标校本,196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俞剑华注释校注本。

猜你喜欢

  • 建康实录

    二十卷。唐许嵩撰。许嵩,高阳人,故又自署高阳。此书记载六朝史事,起于吴大帝,迄于陈后主,共四百余年,而以后梁附之。六朝均建都建康,故以此为名。许嵩是唐肃宗时人,书前自序一篇。此书义例主于类叙兴废大端,

  • 元朝名臣事略

    十五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学者称滋溪先生,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国子学生出身,官至浙江行省参知政事、礼部侍郎等职。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奉命领兵镇压,病死军中。他熟习辽、金

  • 汉书西域传补注

    二卷。清徐松(1771-1838)撰。徐松字星伯,顺天大兴人,嘉庆十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陕西榆林府知府,道光十八年(1838)卒,时年六十八岁。他博览群书,遍游天山南北两路,记山水曲折,作《西域

  •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三十二卷。清高宗乾隆十二年敕梁诗正等辑录,成于乾隆十五年。该法帖辑录自魏晋至明代书迹共三十二卷,几乎尽录停云馆、郁冈斋、戏鸿堂、快雪堂等诸家名帖之名迹,卷帙之富,为历来官帖中少见。但因选择不精不慎,以

  • 读史■疑

    十卷。清张彦士撰。张彦士,字龙弼。定陶(今山东定陶)人,顺治初岁贡生。官为黄县训导。《读史疑》一书评论史事,始于上古,终至元朝,共有四百多条,多作韵语,书中大多仿史家之赞体,且体例繁杂,议论稍有保留,

  • 四益诗说

    一卷。近人廖平撰。平有《易说》已著录。廖平论六经,既有纠正谬误、创立新说之功,亦有迂妄牵强之弊,此书亦然。版本有《六绎馆丛书》本。

  • 河渠备征

    不分卷。傅云龙撰。傅云龙,德清人。官隶候补道。所著有《实学文导》、《续汇刻书目》以及纂喜庐丛书等。《河渠备征》傅氏钞本。不分卷,主要考证河道源流、脉络区域及各府州县有淀无淀。其引《畿辅安澜志》,记东西

  • 幸草亭诗钞

    二卷。清杨文莹 (1838-1908)撰。杨文莹,字粹伯,号雪渔,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光绪三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工书法,宗宋四大家,行笔矫健,以瘦硬取姿。杨文莹进士及第之后,曾出典湘试,后又视学黔

  • 大学衍义补

    一百六十卷。明邱浚(1420-1495)撰。邱浚字仲深,琼山(今海南海口)人。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精熟典籍,著有《家礼仪节》、《邱文庄集》、《投笔记》等。此书为补南

  • 词律拾遗

    八卷。清徐本立(生卒年不详)撰。徐本立字子坚,号诚庵,德清(今属浙江)人。道光举人,曾官南江知县。徐本立工于诗词,《词律拾遗》为拾补万树《词律》而作,成于同治十二年(1873)。前六卷为《词律》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