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北宋二体石经宋拓残本

一卷(影印本)。罗振玉辑,民国十二年(1923)印于天津。所收《易经》八行,从《升卦》“曰允升大吉”起,至“无所疑”止;《尚书》五十行,从《武成》“壬辰旁死霸”起,至《洪范》“三日祀四”止;《诗经》十六行,从《小雅·小明》“明明在上”起,至“惮我不暇”止;《礼记》六十九行,从《檀弓上》“之弟”起,至“子辱与弥牟之”止,又从《月令》“季春之月”起,至“母害五谷母”止,又从《乐记》“于陈”起,至“乐者为”止;又从《表记》“稷之祀”起,至“诗曰后”止;此外还存有《王制》“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十字。《周礼》,从《天官·内宰》“大与其粗良”起,至“上春诏”止;又从《春官·大宗伯》“相大丧亦如之”起,至“乃颁”止;《地官》则存《媒氏》、《司市》、《掌蜃》、《保氏》、《土训》等篇的一些残文。据罗振玉序,此册得自山阳丁氏,故册后有丁晏、丁寿父子二跋。按,北宋石经刊于宋庆历元年(1041),内容为《易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字为篆书、楷书二体,书石者为杨南仲诸人,故其篆文斐然可观。立石未久,经金、辽之乱,石已残毁,到元末之乱时,石已亡佚。自唐开成石经以来,如孟蜀石经、南宋石经等,拓本皆有流传,唯独北宋石经拓本,稀若星凤。后人虽有考订宋代石经文字异同的愿望,但却有文献不足之感。丁氏所得的宋拓残本,虽然北宋《汴学二体石经记》之文已有记载,但拓本本身却必赖罗氏才得以流传。此册所存字虽少,但对于考证宋代石经,却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 天经或问前集

    四卷。清游艺(生卒年不详)撰。游艺字子六,建宁(今福建建瓯)人。是书分前后二集,此前集。前集就天象日月星辰之运行及风雨雷电霜雾虹霓之类气象问题设问设答,阐明其原由。尤为卓识者,不言占验。全书就历术原理

  •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宋毛晃增注,其子居正校勘重增。诸家所称《增韵》者即此书也。毛晃,南宋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绍兴(1131-1162年)间进士。精字学,为海内所宗,学者称铁砚先生。另著《禹贡指南》,已佚,清人辑

  • 转注假借意声事形释例

    三篇。清魏源(1794-1857)撰。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高邮知州。著作尚有《圣武记》、《海国图志》、《诗古微》、《公羊古微》、《老子本义》等。是编本因撰辑《说文

  • 羽王先生集略

    不分卷。明张鸣凤撰。张鸣凤字,羽王,广西临佳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为官数谪,后为王府官。著有《桂故》等多种。此集为僧超拨所刻。超拨即鸣凤之孙。自称家遗镌集七种,值兵火幸存。因从

  • 续诗话

    一卷。宋司马光(详见《易说》)撰。是编题曰《续诗话》,据卷首司马光自作小引,盖续欧阳修《六一诗话》而作。是书对诸名家之诗多有介绍与品评,十分精当。如林逋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魏野之“数

  • 中庸疏略

    一卷。清张沐(详见《大学疏略》)撰。沐于五经都有《疏略》,其中《周易》、《书经》、《诗经》、《礼记》、《春秋》等,四库已著录,而独遗此书。是书大意称《大学》是平天下之书,《中庸》是性命之书。平天下必本

  • 大儒学粹

    九卷。明魏时亮(生卒年不详)撰。魏时亮字敏吾,南昌(今属江西)人。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初好交游,负意气。后因受挫折,潜心研习性理之学。任兵科给事中时,曾奏请以薛瑄、陈献章、王守

  • 味经斋遗书十五种

    四十一卷。清庄存与(1719-1788)撰。庄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武进(今属江苏)人。乾隆十五年(1745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四迁内阁学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为官清廉。乾隆二十一年(17

  • 喻星槎行述

    一卷。清喻怀信撰。怀信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所述乃其父喻元升之生平。元升字登瀛,广西南宁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举人,历任直隶雄县、延庆州、灵寿、容城、大名等知县

  • 何文贞公千字文

    一卷 见《训蒙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