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勾股举隅

勾股举隅

一卷。清梅文鼎(详见《历算全书》)撰。勾股术是中算史上重要研究课题,《九章算术》的勾股章中讨论了在勾、股、弦三事中任择其二解三角形问题。后经王孝通、朱世杰等人的发展,由简而繁,代有进展。到了清代,勾股术已扩展到如下十四事之互求了,这就是:勾、股、弦、勾股积、勾股和、勾股较、勾弦和、勾弦较、股弦和、股弦较、弦和和(即c+a+b),弦和较(即a+b-c),弦较和(即c+ba),弦较较(即c-b+a)共十四事。已知十四事中的任何二事解勾股形的问题变化多端。梅文鼎《勾股举隅》就对其中几类问题略举数例以示解题途径。梅文鼎在书中探讨的类型有如下八种:已知勾股积及弦求诸数;已知弦和和与勾股差求诸数;已知弦和较与勾股差求诸数;已知勾弦和与股弦和求诸数;已知勾股积与弦和和求诸数;已知勾股积与弦和较求诸数;已知勾股积与弦较和求诸数;已知勾股积与弦较较求诸数,对每种类型给出二种方法与一种简法。他用图解题,巧妙胜算,道前人所未道,具有首创意义。梅氏这一研究成果后为玄烨的《数理精蕴》、项名达的《勾股六术》一再引用。在具体计算中,梅文鼎创制了一系列算图,利用图形直观性证明了公式(c-b+a)(c+b-a)=2ab、2(c-b+a)(b-a)=2ab-(c-b+a)2、c=c-b+a+(b-a)、c(2a+2b+2c)=(a+b+c)2-2ab,于是将较繁杂的计算问题化归成为简单的勾股问题。在《勾股举隅》中,梅文鼎还用勾股术分析阐述了程大位《算法统宗》勾股章中的“度影量竿”、“隔水量高”两题的立法理由。梅文鼎的工作,将我国勾股术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峰,对陈訏、罗士琳、项名达、吴嘉善等人的勾股术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代中算史家沈康身《勾股术新议》中对梅文鼎的这一工作做了深入研究并给予高度评价。《勾股举隅》的版本有:1795年听彝堂《艺海珠尘》本;《梅氏历算全书》本(即《勾股阐微》之卷二);《梅氏丛书辑要》本(梅珏成在辑此书时对《勾股阐微》卷二、三、四进行删改而成《勾股举隅》一卷《几何通解》一卷);《中西算学汇通》本。现在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及钱宝琮处有藏本。

猜你喜欢

  • 三江闸务全书

    六卷。清程鹤翥撰。程鹤翥,字鸣九,山阴人,康熙举人。《三江闸务全书》康熙间刻本,共六卷。分为正续二编。篇首冠图一幅,后附考证四十四条,续编二十一条。此书专考三江塘闸海口诸务,所记或为程氏亲身所历,或为

  • 御制回文诗

    一卷。著者佚名。是书只题“御制”字样,而《明史·艺文志》中又未著录过,不知是明代哪朝皇帝所作。集中诗分春、夏、秋、冬四景并作为诗题,有龙文、连环、八卦等诗体,共收诗二十八首,从内容上看都是一般的游戏性

  • 华容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孙炳煜、汪文焕等修,熊绍庚、刘乙燃纂。孙炳煜,河南人,曾任华容县知县。汪文焕,成都人,曾任华容县知县。熊绍庚,华容县人,曾任户部主事。刘乙燃,华容县人,举人。华容置县于汉代。邑志创修

  • 黔西州续志

    六卷,清白建鋆修,谌焕模等纂。白建鋆,曾任黔西州知州。谌焕模,平远人。黔西州志自刘永安修后,道光十五年(1835)复经鲁寿崧续修,略有增补。光绪十年(1884)白建鋆来宰是邦,以战乱之后,城经三陷,文

  • 善卷堂四六

    十卷。清陆繁弨(?-1700年)撰,吴自高注。陆繁弨,字拒石,号儇湖,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年不详。吴自高字若山,安徽桐城人。生卒年均不详。官翰林院侍诏。陆繁弨工骈文,在陈维崧、吴绮皆已下世后,自许

  • 周易经句异文通诂

    三卷。清李德淑撰。李德淑,常宁人。其余不详。此书择取古今《周易》诸本同异之处,相互考证。其中以现在通行的王弼本为底本,其它诸家本与王本不同者、陆德明《经典释文》、许慎《说文解字》、《史记》、《汉书》、

  • 尚书既见

    三卷。清庄存与(1719-1788年)撰。庄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开创者。通六经,尤其擅长《春秋》。他提倡今文经学,发挥《公羊传》,宣传《春秋

  • 周易廓

    二十四卷。清陈世熔撰。此书为陈氏研易的代表著作。之所以取名《周易廓》,是因为“扬雄有言,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的缘故。其书第一卷至第十六卷为释上下经中的六十四卦。卷十七、十八为释系辞传。卷十

  • 明儒言行录

    《正录》十卷,《续录》二卷,并为清沈佳撰。沈佳字昭嗣,号复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安化知县。师从于汤斌,然斌参酌于朱熹、陆九渊之间,佳则一宗朱熹。平生著

  • 经世格要

    二十八卷。明邹泉(生卒年不详)撰。邹泉有《尚论编》。本书成于万历年间。本书的体例以其故实分隶六官。六官之下又各立若干子目。附以诸儒之论。其书很有条理。所收辑的内容大多出自《文献通考》、《大学衍义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