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前游桃花源记

前游桃花源记

一卷。清陈廷庆撰。陈廷庆,字兆同,号古华,奉贤人,乾隆间进士,官辰州知府。著有《谦受堂集》乾隆五十五年(1790)七月,莅临辰阳,过桃源初游时所作。记抵沅江,舍舟而走陆路,行经桃源山下,适阴雨未散,乘兴而游至八卦亭,由云松上人向导登山腹,入大士堂,瞻谒敬礼,攀藤而登,北折至洞口,只见两旁绝壁,石扉双扁,洞前泓然为池,窈然为溪,流水涓涓不绝,泉籁悬空,绿荫夹道,万缘为之俱断。由遇仙桥而下,回瞻林岭,恍惚回出。今白马江距洞口数十丈,古今陵谷沧海之变,故自不同,无从征信。其读陶渊明之记与诗,自言不求甚解,渔人之真伪,神仙之有无,半信半疑也不复置辨,可称具有卓识。其背临大河之奔浑,今探古洞之幽胜,溯洄境异同名,不免萦怀梦牵,大有愿为武陵渔人之感慨,由此可见陈廷庆心志之淡泊。此书收入《小方壶舆斋地丛钞》第四帙。

猜你喜欢

  • 椭圆新术

    一卷。清李善兰(详见《方圆阐幽》)撰。《椭圆新术》主要讨论椭圆轨道运动的计算问题。全书有二术,一是已知实引(真近点角)求平引(平近点角);二是已知平引求实引。二者都需通过椭圆部分面积的计算来解决。第一

  • 范文正遗迹

    一卷。作者不详。辑宋范仲淹生平游历,自其生于吴中,长于山东,仕宦洛阳、陕西、睦、池、饶、润、西夏堡寨诸地,凡后人传为遗迹者,皆录其名目,并间附前人题咏碑刻。内有文正书院等六图,为范仲淹裔孙安崧所作,当

  • 白沙集

    九卷。明陈献章(1428-1500)撰。陈献章,字公甫,新会(今属广东)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受学于吴与弼。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曾应召,授翰林院检讨而归,自后屡荐不起。一生唯重心性之学,主静

  • 隐拙斋集

    五十卷。清沈廷芳(1702-1772)撰。沈廷芳字畹叔,号椒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终年七十一岁。乾隆元年(1736)以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迁河南按察使。廷芳古文学于方

  • 求古录礼说

    十五卷。清金鹗撰。金鹗嘉庆时期贡生,生卒年及事迹不详。金鹗才思敏捷,博闻强识,于书无所不读,长考据之学,时人争聘为弟子师,尚书汪廷珍聘至家中,两年后逝世,年仅四十九岁。著此书及《四书正义》。该书各卷内

  • 六经类聚

    四卷。明徐常吉(详见《事词类奇》撰。陶元良续增。其书以六经之语分类为十八门,以备习文者选用。

  • 御案七经要说

    二十五卷。清刘廷陛抄。廷陛字晋阶,陕西朝邑(今大荔县)人。所谓御案七经,内容是《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成于康熙五十四年;《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四卷,成于雍正八年;《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卷,序二卷

  • 明诏制

    八卷。明霍韬编。霍韬字渭先,始号兀厓,南海人,正德进士。世宗即位后,除职方主事。大礼仪起后,霍韬测知帝意,对毛澄等人大加批驳,因此累官礼部尚书。霍韬学博才高,先后多所建白,亦颇涉国家大计,著有《诗经解

  • 镜花亭

    清廖燕撰。生平见《醉画图》条。此剧为《柴舟别集》其中之一种。此剧情境纯属虚构,叙述作者自身感受。此剧主人公为作者本人,去游览水月村,在村中遇一老道人,将作者引入家中与其谈论诗文,其女文倩并将所作诗请作

  • 张抱初年谱

    一卷。明冯奋庸撰。奋庸,字则中,寿安(今河南宜阳县)人,生卒及仕履不详,曾师事张信民。张信民,字孚若,号抱初,渑池(今属河南)人,奋庸乃纪其生平事迹为年谱,即为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