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制义科琐记

制义科琐记

四卷。清李调元(1743-?)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号雨村、童山蠢翁,四川罗江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任庶吉士、吏部主事。后得罪和珅,充军伊犁,旋获释归里。博览经史百家以及野史戏曲之书,作《南宋宫词》百首,著《郑氏尚书古文证讹》、《尚书古字辩异》、《南越笔记》、《童山全集》、《雨村曲话》、《雨村剧话》等。作者以王定保所撰《摭言》,记述唐代贡举,可窥人物之盛、文章之丽、制科之善,故汇录明清两代制科故事,及嘉话琐语,撰成本书。其意盖仿《摭言》而作。卷一至卷三,记明代科举琐事。卷四记清代科举琐事,止于乾隆朝。作者对野史轶闻搜采颇详,故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科举考试内容、制度、科场案、遗闻轶事等,可补文献之缺。不足之处是,对有关科举考试的重要制度有所忽略。如明朝会试取中贡士不分省,只分南卷、北卷、中卷,而清代则分省,且于每科发榜之前,明谕每省取中名额。对此,本书未予涉及。另外,就内容而言,详于明而略于清。如述明代考官获咎,或科场作弊案,缀述非一,而清代顺治丁酉(十四年,1657)案等,则一概未书。同时,所述内容亦有失实之处。作者取名《制义科琐记》,概以述轶闻为主,就此而言,本书确有补正史之缺的作用,对研究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仍有一定的价值。有光绪年间广汉刊本。

猜你喜欢

  • 小学钩沉

    十九卷。清任大椿(1738-1789)辑。王念孙(1749-1832)校正。大椿字幼植,号芝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授礼部主事,任《四库全书》纂修官。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改翰林

  • ■堂集

    六十一卷。清黄之隽(1668-1748)撰。生平详见《香屑集》(辞目)。本集计五十卷,又有补遗二卷,续集八卷,均为黄之隽亲手编订,各有自序。末附《冬录》一卷,为自撰年谱。黄之隽之学,排陆王而尊程朱,观

  • 残本顾曲斋元人杂剧选

    十六卷。编者不详。此本仅存元、明人杂剧十六种,已非完帙。元杂剧为:马致远一种,曰《青衫泪》;关汉卿二种,曰《金线池》、《绯衣梦》;白仁甫一种,曰《梧桐雨》;尚仲贤一种,曰《柳毅传书》;石君宝一种,曰《

  • 玉海纂

    二十二卷。明刘鸿训(生卒年不详)编。刘鸿训字默成,长山(今山东济南)人。万历癸丑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本书是因王应麟的《玉海》一书卷帙浩繁,不便阅览,因此而节录其精要语句编辑而成。基本上依照原书的编

  • 重修岚县志

    十六卷。清沈继贤、常大升同纂。沈继贤,详见雍正《重修太原县志》。常大升曾充训导。考岚县志,始于明万历十六年,谈应春草创粗备,仅为八卷,康熙十二年间,邑令杨于鼎续修,不果,直至继贤掌斯邑之第二年,重修志

  • 四书通

    二十六卷。元胡炳文(生卒年不详)撰。胡炳文字仲虎,人称云峰先生,元理学家,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曾任明经书院山长,兰溪州学正。其学以朱熹为宗,又精通《易》学,著有《四书通》、《周易本义通释》、《书

  • 林肯传

    一册。美国清洁理撰,译者不详。该书述林肯一生事迹。译文流畅易懂。现存有广学会本。

  • 略注丧服经传

    一卷。宋雷次宗(386-448)撰,清马国翰辑。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人。精通《三礼》、《毛诗》。居庐山二十年。曾从释慧远学《丧服经》。元嘉十五年(438),文帝召至建康,开馆于鸡笼山

  • 事词类奇

    三十卷。明徐常吉(生卒年不详)撰。徐常吉字士彰。万历十一年进士。官浙江按察司佥事。本书分二十四类。次序为先经、后子史,以及仙释之类。分门辑事,以类选词。每条之下的注释,为吴人陆伯元所作。

  • 易数偶得

    一卷。近人杭辛斋撰。此书将算学与周易相互结合,以阐明易数之大旨。他认为算学与《周易》是相通的,数皆以天地为本,凡演数皆阳顺阴逆、以参天两地为用。数由心生,始于一,本于一,以致无穷,易数与《九章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