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初学必读

初学必读

六卷。无撰者姓名。此书专为初学者而编。其体裁与《增订清文鉴》、《满洲类书》、《同文广汇全书》、《清语摘抄四种》,以及《新语集要便览》等书相近。其类目,略同于《清文鉴》。第一卷分为天文、时令、地舆、城郭、街道、坛庙、宫殿、室家、田地九类。第二卷分人、人伦、亲戚、朋友、老少、人身、疾病、疮脓、容貌、伤痕、残疾十一类。第三卷分礼仪、卤簿、筵宴、祭祀、祭祀器用、乐、乐器、文学、文教、什物、书十一类。第四卷分兵、防守、征代、骑射、骗马、贡跤、军器、撤带、歧峦、畋猎、打牲器用、牲畜器用、农器、工匠器用十四类。第五卷分鸟、羽族肢体、兽畜、马匹、马匹毛片、牛马畜残疾,龙蛇鱼虫、鳞甲肢体、虫、草、树木、花十二类。第六卷分米谷、果品、菜肴、茶酒、饽饽、饮食、饭肉、煮煎、滋味、舀盛、生熟、数目、衡量、量度、营造、剪缝、船、车轿十八类。其门类语句,以《清文鉴》及《清文鉴补注》为蓝本,又取《清文补汇》所收新语编辑而成。其书的缺点是择录不精,并不利于初学者阅读,而又有初学者应读的内容书中却又未录,似乎名实不符。另外,原鉴中的各门类编次,此书多处变化,亦似为不当。如:人身之后,把容貌放在疾病、疮脓之次。树木、花、草、列在米谷之前。《清文鉴》一书,为集国语之大成,立目详多,似为必然。此书为初学立教,宜切要简括,删除冷僻。有光绪十六年,京都隆福寺聚珍堂书坊刻行本。

猜你喜欢

  • 石门碑■

    一卷。碑补一卷。清王森文撰。王森文,字春林,山东诸城人。官陕西雒南知县。嘉庆十九年(1814),王氏署略阳县事,游县境之石门,尽览摩崖石刻,乃尽拓其文,摹为一册。书中对原碑行数字数,以及断缺剥泐,详具

  • 事物考辩

    六十二卷。清周象明(详见《七经同异》)撰。是编自六经诸史至昆虫植物,从经传注疏到子史百家广博采辑,共四十六类,间或在各条之后附以自己的论点。此书多出象明之手,文旁加注,涂涂抹抹,改定甚精,可见其用力颇

  • 两晋南北集珍

    六卷。清陈维崧撰。维崧字其年、伽陵,宜兴(今属江苏省)人,明副榜贡生,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生卒年未详。著有《俪体文集》、《陈检讨四六》、《伽陵文集》、《湖海楼诗集》等

  • 四书晰疑

    无卷数。清陈鋐撰。陈鋐详《四书就正录》条。此书成于乾隆元年(1741),作者意在解晰四书疑义,故而名为“晰疑”。书中于朱熹以来各家解说四书确当者略而不说,选择各家解说不当之处予以晰明,尤其着重解说《大

  • 周易本义引蒙

    十二卷。清姚章撰。章字青崖,山东潍县(今潍坊)人,贡生。据刘演序及自序,此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刻梓。作者在自序中云其自幼学易,以朱子本义为宗,但却未能尽知本义之妙。后读《蔡虚斋蒙引》,始悉本义

  • 永嘉先生集

    十二卷。明张著(约1370年前后在世)撰。张著字则明。浙江平阳人,后徙居常熟。生卒年不详。洪武三年(1370)举人。官至临江同知,卒于官。此集共十二卷。卷中诗文按体编次。卷一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

  • 乐经元义

    八卷。明刘濂撰。刘濂有《易象解》已著录。该书第一卷为《律吕篇》,以后依次是《八音篇》、《万舞篇》、《古诗音调篇》、《微言篇》。其论律吕,专驳《乐记》和《周礼·大司乐》;其论音调,认为《诗经》三百篇中宫

  • 西晋文纪

    二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西晋相传四叶,为时不多。何晏、王弼等人主张“援老入儒”,君主无为而治,遂

  • 乐律纂要

    ① 一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师从于王守仁,正德年间中进士。平生著述甚多,有《易学四同》等书。是书共十三篇,其论述声气之源,想舍古尺而治以耳,也不

  • 醒园录

    二卷。清李化楠(生卒年不详)撰。本书内容乃记古代饮食,烹调技术等。版本有清乾隆、道光、光绪间《函海》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本,1984年6月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烹饪古籍丛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