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冕服考

冕服考

四卷。清焦廷琥(生卒年不详)撰。廷琥为江苏江都县(今江苏江都)人。父焦循,举人,著述甚富,有《易通释》、《孟子正义》诸书三十余种。廷琥,字虎玉。诸生,能读书,传父业,著有《益古演段开方补》一卷及《蜜梅花馆诗文钞》。见《续纂扬州府志》,清《国史》附《焦循传》。是书首有廷琥自序,略言“家君撰《群经宫室图》既成,谓廷琥曰:‘三代制度,最宜考核者,莫如冠服。’廷琥以此尝搜考古冠服制度,后得兴化任子田《深衣释例》《弁服释例》二书,足裨后学。而冕服阙如,欲补葺之。今年正月,与门人辈讲《论语》麻冕章,或以冕制问,因举注疏之说授之。一说不能,则旁引众说,遂取群经之言冕服者,列而考之。先以经文,次核诸汉唐注疏之外,旁征诸杜君卿、聂崇义、陈用之、杨信斋、马贵与诸家之书,其有不能通者,为辨证之。首以冕服,终以逼舄。秦汉以后冕服沿革,附见于末,共成四卷,名《冕服考》云云。是书卷一自“冕作于皇帝”至“纁裳前三幅后四幅辟积无数”,卷二自“古天子冕服十二章”至“冕服有裼袭之制”,卷三自“衮冕”以下至“元冕”,“公卿大夫降服有差,皆谓裨冕”至“有舄冕服皆赤舄,自天子至卿大夫同”,卷四为秦汉以后冕服制度。是书博引群经诸史,《通典》《通考》,古今诸儒著述涉冕服者莫不搜集,致力用心,颇为勤苦。如引《五经异义》“夏旒黑白赤组,殷旒黑青组”驳应劭《汉官仪》“周加重旒”之非;引《大戴礼》诸书纩塞耳,言纩者多不言瑱;《诗》玉之瑱、《弁师》玉瑱、《檀弓》象瑱,言瑱者多不言纩,谓“瑱与纩不并用”,而驳陈祥道《礼书》“纖下有纩,纩下又有玉”为不足据,亦有所见。此类甚多,不备列。是书荟萃经史,颇称博洽,凡涉于冕服者,洪隙无遗,诚为治礼者所宜注重也。是书有《积学斋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

    一卷。清胡垣撰。胡垣字紫庭,浦口(今江苏江浦县)人。是书有王先谦序,谓此书“以等韵辨方音,即方音求古韵,并欲有心人依此例广注方音,期于萃音韵之全,览古今之要”,可知胡氏欲从等韵入手阐明方音与古韵。胡氏

  • 春秋尊王发微

    十二卷。孙复(992-1057)撰。孙复字明复,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孙复曾从宋代著名学者范仲淹受学(魏泰《东轩笔录》)。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著此书。后因通经术而为范仲淹、

  • 艺林山房四种

    四十二卷。此书不著编者姓名。题为“艺林山房梓”。《别雅》下又题曰:“小蓬莱山馆重刊”。是书汇辑《广雅》、《别雅》、《比雅》及题作包括《字林》、《经策萃华》的《彬雅》四书。北魏张揖的《广雅》是继《尔雅》

  • 居业录类编

    三十一卷。明胡居仁(详见《易象钞》)撰,陈凤梧(生卒年不详)编。凤梧字文鸣,庐陵(今属江西省)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右御史,巡抚应天。是书分三十一类,每类为一卷。凤梧序云:“《录》旧无诠次

  • 姑熟帖

    刻于宋淳熙间。现只存残石,可见者只有苏子美诗半首,苏东坡诗文五篇,陆放翁诗九首,有完有缺;其中苏子美诗为淳熙戊戌(1178)杨倓刻,苏东坡诗文为淳熙十六年(1190年)洪遇刻,陆放翁诗则年月及刻者姓名

  • 丁吏部文选

    八卷。明丁奉(约1523年前后在世)撰。丁奉,字献之,号南湖,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明代诗文作家。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著有《南湖留稿》、《南湖逸稿》。是集由宣城梅守箕合二稿选

  • 至言

    一卷。汉贾山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贾山颖川人,勤学苦读,泛览群书,初为颖阴侯灌婴给事。孝文帝时,上书言治乱之道,借秦为喻,名曰《至言》。后文帝除铸钱令,贾山又上书谏之,复禁铸钱(《汉书》有传)

  • 广德州志

    ①十卷。明朱麟修,黄绍文续纂。朱麟,字芝山,江西庐陵人,嘉靖十五年(1536)来任广德州知州。先是嘉靖五年(1526),安成邹守益来守广德,尝有志于州志之纂修,稽群籍,访故老,辑录成图、表、志、传四门

  • 针灸资生经

    七卷。宋王执中(生卒年不详)撰。王执中,字叔权,瑞安(今属浙江省)人,南宋乾道进士,官从政郎澧州教授。此书撰成于乾道间(1165-1173),初刊于嘉定十三年(1220),共七卷,不著撰人姓名。初刊本

  • 周易传义合订

    十二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44)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此书因程颐《易传》、朱熹《易本义》互有异同,故互相参照编为一本,不再两说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