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经伤寒辨证

六经伤寒辨证

四卷。清蔡宗玉(生卒年不详)辑,林昌彝补方。蔡宗玉字茗庄,泉州(今属福建)人。约生活于乾隆年间。名医陈念祖曾师事之。此书就伤寒六经见证,以分经辨证归类方法,列述伤寒证的各种证候。每一证候,先列原文,对其病因、病理、辨证、治法逐一说明。列述伤寒有关病证,从发热、恶寒起至寒少热多止,计八十余则,多为论证与治法。又列六经伤寒辨证方法,为林氏汇集的治疗方剂。蔡氏原稿存于陈念祖家,林氏从陈念祖之孙处得之,即补叙数条,又附诊脉、变通说等十一条。蔡氏原书但载方名,不详药性,林氏为补录全方,又增一卷于其后。林氏所补,依次补方,仅录药物,不标剂量。并增补温病、霍乱等证治内容。如恶寒证,一用附子汤,一用白虎汤,以辩别口中和与不和。又如恶风症,一用桂枝汤,一用小柴胡汤,以辨别胁满和无胁满。林氏所补诸条,多用来区分伤寒、温热之治法,多从吴瑭《温病条辨》之说,略有与蔡氏原书不同之处。又有荒诞迷信之方,如救治羊毛瘟神方、急救软脚瘟、痧症七十二种神方、雷击散、急救霍乱神方等方。有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

猜你喜欢

  • 观物篇解

    五卷、附《皇极经世解起数诀》一卷。宋祝泌(生卒年不详)撰。祝泌,字子泾,鄱阳(今属江西省)人,自号观物老人,曾官至承直郎充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司干办公事等。撰有《观物篇解》五卷、《皇极

  • 张叔未藏金石文字

    二卷。清张廷济撰。张廷济(1768-1848),字叔未,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嘉庆三年(1798)解元。除本书外,还有《清仪阁金石题跋》等著作。此书二卷,系张廷济所藏之拓本。生前未成书。拓本后归四会(

  • 刘聘君全集

    十二卷。明刘元卿(1544-1609)撰。刘元卿,字调父,号旋宇,(江西省安福县)人。刘元卿于隆庆四年(1570)举于乡,会试时极陈时弊,主考者不敢录取。后,元卿遂绝意于科名。经人累荐,后召为国子博士

  • 诗人玉屑

    二十卷。宋魏庆之撰。魏庆之,字醇甫,号菊庄,建安(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博学多才,不求科第,唯喜菊,种菊花千丛。经常和骚人逸士畅谈,举杯作诗。所著诗话《诗人玉屑》,又称《诗益嘉言》。凡二十卷(或为

  • 西国天学源流

    一卷。英国伟烈亚力(1815-1887)口译,王韬笔录。伟烈亚力生于伦敦,清道光二十七年至上海为传教师,1887年卒于英国。平生撰译甚富。韬字紫鉴,号仲弢,官于粤,旋去职游海外。同治间归自利玛窦,主讲

  • 金台残泪记

    三卷。题“华胥大夫著”,作者真名为晚清张际亮。张际亮(1799-1844)字亨甫,号华胥大夫,福建建宁人。道光十六年(1836)举人,因得罪权贵,被人目为“狂生”,一生不曾作官,放浪山水,出入歌楼剧院

  • 为善阴骘

    十卷。明永乐十三年官撰颁行。前有明成祖自制序。所采共一百六十五条,各以四字标题,后加以论断,并系以诗。书名取自《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阴意暗默,骘意定降。全意谓天虽不言,但于冥冥之中监督人之

  • 迦谈

    四卷。宋代晁迥(生卒年不详)撰。参见《法藏碎金录》辞条。《迦谈》即《法藏碎金录》也。因《法藏碎金录》明代久无传本,嘉靖二十四年(1545),晁迥裔孙瑮以翰林院检讨兼管诰敕,得此编于内府而刻刊,并改名为

  • 南岳志

    ①八卷。清高自位、旷敏本同撰。高自位,官湖南衡山县知县。旷敏本,邑庶堂。《南岳志》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共八卷。首星次。次图考。次形胜。次祀典。次书院。次寺观。次物产。次田赋。次古迹。次碑碣。次

  • 根黄集

    十卷。清杨文源(生卒年不详)撰。杨文源长泰(今福建汀漳)人。此书以《仪礼》、《周礼》、《礼记》之文,割裂编次成书。分律吕、封建、井田、学校、祭祀五门。每门之中又各立若干子目。其名曰“根黄”者,取黄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