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假借转注说

六书假借转注说

一卷。清胡琨(生卒年不详)撰。胡琨字履不详,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此卷专就假借转注二书立说。胡氏曰:“近世通人钱大昕、戴震、段玉裁先后稽考,证以训诂,始得叔重之本义,而段氏学尤邃。其说以为异义同字为假借,异字同义为转注。转注即训诂,一字反复相训为转注,数字合为一训亦转注也。‘考’训‘老’,‘老’训‘考’,亦其显者耳。尝推究其说而广其所未备,得转注之例十有二焉:一曰建首之字与所受之字可互相训者,如‘介,画也’、‘画,介也’,‘辽,远也’、‘远,辽也’,此即‘考’‘老’互训之正例;二曰建首之字与所受之字,不可互训者,如‘天,颠也’,‘颠’不可曰‘天’,‘地,底也’,‘底’不可曰‘地’,此不必互训,但可同意相受,亦为转注之正例。三曰所受之字意虽异而可同者,如《尔雅》第一条,意各不同,引申之,凡物之始,皆可为‘初’为‘才’,为‘首’,为‘基’,而同归于一首曰‘始’也,数字灌注而归一意,可得注字之义,此《尔雅》之正例。四曰建类一首之中,意仍有两用者,如《尔雅》“孔、魄、哉、延、虚、无、之、言,间也”,‘孔’、‘魄’、‘延’、‘虚’、‘无’五字,当训为间隙之‘间’;‘哉’、‘之’、‘言’三字,当训为言词之‘间’,‘间’字两用而不分,此亦《尔雅》之正例。五曰转注有如后世之双声者,‘丁,当也’,‘丁’、‘当’双声;‘剂、翦,齐也’,三字互为双声。六曰转注有如后世之叠韵者,‘流,求也’,‘流’、‘求’叠韵;‘膺、身,亲也’,三字叠韵。七曰转注有如后世之翻切者,‘不律谓之笔’,相切得‘笔’字;‘髲髢谓之被’,‘髲’、‘髢’相切得‘被’字,此三条皆转注之通于形声者。八曰因字所从,相为转注,‘仍’从‘乃’,即训‘乃’,‘神’从‘申’,即训‘申’,此转注之通于象形、指事、会意者。九曰非其本训,借字相注,‘鸠’本无‘聚’义,因《左传》‘无鸠’借作‘勼’字用,即以‘勼’训训之曰‘聚也’;‘寻’本无‘温’义,因《左传》‘寻盟’借作‘燅’字用,即以‘燅’训训之,此转注之通于假借者。十曰因声为转注者,如经典所云‘亶亶’、‘勉勉’、‘没没’、‘忽忽’、“密勿’、‘蠠没’、‘黾勉’皆一声之转,可相为转注;又如经典及《汉书》所云‘棻离’、‘仳离’、‘配藜’、‘披离’、‘弥离’、‘迷离’、‘靡丽’亦一声之转,可相为转注,盖由古今方言不同,故有此例。十一曰以相反之意为同意相转注,‘乱’可训‘治’,‘落’可训‘始’,此由古人措词嫌质,言之不文,而以相反见义,故有此例。十二曰,不可直训,需展转申明之,‘雠’犹‘’也,‘’犹‘齐’也,则以‘犹’字明之;‘夫’之言‘扶’,‘妇’之言‘服’,则以‘之言’二字明之。盖义实相通,因无明证,拟之而后言,故有此例。凡十二条,前八条转注之正例,可就六书本义求之;后四条转注之变例,当与六经注义参之。”其转注说与戴震说同,然分析极为精细,颇有参考价值,故悉录于此。其假借说分为九例,参考价值不大,今从略。

猜你喜欢

  • 倚云阁诗集

    一卷。清汪灏(约1700年前后在世)撰。汪灏,字文漪,一字天泉,山东临清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后至贵州巡抚。处事明决,为部下尊崇。以督修河工积劳成疾而死

  • 贾氏丛书甲集

    九种,二十二卷。清贾臻(生卒年不详)撰辑。贾臻字运生,直隶故城(今属河北省)人。曾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出任浙江知府、河南知府。丛书所收主要是贾臻撰辑著作,另有其父贾汝愚两种,其婶母卢碧筠一种。

  • 知退斋稿

    七卷。清张瑛(1823-1901)撰。张瑛字纯卿,又字仁卿,号退斋。江苏常熟人。诸生,官至青浦县训导。少时学古文,成绩名列前茅,中年后迁居金陵书局,研究湘乡论文宗旨,晚年删除浮藻,益臻谨严。著有《国朝

  • 奚囊手镜

    十三卷。明杨循吉(详见《苏州府纂修识异》条)撰。杨循吉好收藏异书,闻有秘本,必欲购成缮写。此书荟粹各家类书,颇称博赡。但卷帙浩繁,又不分门目,显得茫无体例。刘凤、王世贞曾分得其书稿,后逐渐散佚。《明史

  • 易疑

    ① 二卷。明陈言撰。言字献可,号东涯,海盐人。嘉靖十六年(1537)举人。该书用《周易注疏》本,题上经曰“经之上”,题下经曰“经之下”,题《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曰“经之旁”,所以《

  • 西医产科心法

    二卷。英国梅滕更(1856-1934)、慈溪刘廷桢(生卒年不详)同译。梅滕更,又名梅因、戴维·邓肯。英国安立甘教会传教医师。1881年来华,创办并主持杭州安立甘教会的广济医局,兼任杭州海关外科医师。1

  • 藤香馆词删存

    二卷。清薛时雨(1818-1885)撰。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金椒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累历杭州知府。后主讲崇文书院、江宁尊经、惜阴书院。有《藤香馆诗删存》。时雨自咸丰三年

  • 易通释

    ① 二十卷。清焦循撰。此书系《雕菰楼易学》三种之一。焦氏治易有三术,即旁通、时行、八卦相错,实测经文传文而发明之。其于数之比例求易之比例,而经文传文尽通,故撰《易通释》二十卷。此书举经传之文相互引证,

  • 论语附记

    二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方纲字正三,号覃溪,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乾隆时进士。官至内阁学士。著有《书斋汇书》。是书分上下二卷。上卷认为汉唐注疏距古不远,其沿承经师训诂,必不可废,而

  • 关中书院讲义

    不分卷。清孙景烈撰。孙景烈字孟阳,号酉峰,陕西武功县(今陕西武功)人。官翰林院检讨。景烈主讲关中书院凡三,因此其讲义独关中为多。景烈倡关学,全在四书;翼朱子,全在集注;一生精力,又全在《关中书院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