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余杭县志

余杭县志

①八卷。清张思齐纂修。张思齐,奉天辽阳(今辽宁辽阳)人,康熙七年(1668)知余杭县,在任时重视水利事业,开浚溪流,引溉田亩,昼夜在工地察巡,不辞劳苦。在任六年,百姓祥和。《余杭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共八卷。分为:卷一志舆地、卷二志版籍、卷三志规制、卷四志官师、卷五志选举、卷六志人物、卷七志艺文、卷八志杂志。此志基本上承袭康熙四年宋吉士志而作,宋志采辑明代成化、嘉靖、万历三志,参考《浙江通志》等书,广搜博采而成。此志在宋吉士志基础上拾遗纠误,删繁补漏。综观全书,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现有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印本。② 四十卷。清张吉安主修,朱文藻纂,崔应榴、董作栋续纂。张吉安,字迪民,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曾任乾隆四十二年(1777)举人,大挑知县,旋迁浙江,署杭州,历署临安、象山、新城、永康、丽水、浦江知县。张吉安莅任后,嘉庆十年(1805),余杭水灾,米价倍增,下令开仓卖粮,又请地方官支援大米五千石。次年又遭水害,设厂煮粥,发给百姓。后因患病,于道光九年(1829)卒。余杭士民奉其像以祀之。朱文藻(1735-1806)字映漘,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嘉庆十年(1805),纂《余杭县志》,未成即逝。《余杭县志》》嘉庆十年(1805)修,稿本,考余杭自宋代已有志,明代各志亦不常见。清康熙间有宋吉士志、张思齐志、龚荣志。此志体例基本承袭,龚志条目颇为详备,各图幅亦明晰。余杭山清水秀,故纪载山水、水利尤详。现有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清光绪六年(1880)王崧辰活字本和民国八年(1919)吴兰孙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渠县志

    五十二卷,清王来遴修,谭承恩等纂。王来遴字兰三,黄陂人,曾任渠县知县。谭承恩,邑人,贡生。渠县志,创修于乾隆五年(1740),编目三十八。兹编则为续乾隆志而作。《渠县志》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共

  • 复初集

    三十六卷。明方承训(约1573年前后在世)撰。方承训,号鄈卹,安徽徽州(今歙县一带)人。生卒年不详。此集为承训自编。前有万历十一年(1583)自序,称家世役什一,不乐仕进。又称间以玉献,即被摈斥弗用。

  • 己宽堂集

    四卷。明陈鎏(1508-1581)撰。陈鎏,字子兼,号雨泉,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郊)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陈鎏善书法,与祝允明、文璧先后各成一家。本集所载诗,自嘉靖壬辰(15

  • 南朝佛寺志

    二卷。清孙文川葺述,陈作霖编纂。孙文川,字伯澄。著有《读书斋诗集》十卷,多记咸同兵兴故闻,被誉为诗史。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平生留心金陵掌故,著有《金陵通传通纪》等书。六朝以来,佛教

  • 渡江云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今宵正

  • 正觉楼丛书

    二十九种,七十五卷。清李瀚章编。李瀚章字筱荃,安徽合肥人,为李鸿章之兄。太平天国起义时,跟从曾国藩,后官至两广总督,卒谥勤恪。是书所收略分四部,经部收清庄有可《周官指掌》五卷等。史部收清钱大昭《三国志

  • 春秋笺例

    三十卷。首一卷。清赵仪吉(1751-?)撰。仪吉字彦南,一字雪帘,奉新(今江西奉新)人。困于诸生三十年,年五十七始中乡试副榜,为贡生。与族弟敬襄并以经术根柢之学闻于时。壮年喜游学,足迹半天下。嘉庆十九

  • 警世阴阳梦

    十卷四十回。题“长安道人国清编次”,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书成于明末,作者当为与魏忠贤同时之明末人。该书为长篇小说,叙述明末宦官魏忠贤作恶多端和死后在阴间受审的故事。原刻本书首题识云:“长安道人与魏

  • 大学俟

    一卷。清陈运熔撰。是书晰理精密,多纠正朱子之误。如谓明德即《中庸》所讲的天命之性,明明德即孟子所讲的扩而充之;又谓明明德新民止至善,不可分为三事。朱子的三纲领之说,乃沿袭孔疏的陋言;又谓终始即在本末中

  • 天学初函

    五十二卷。明李之藻(详见《宫礼乐疏》条)编。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初来中国之时,士大夫对他们的博辨之才甚为钦佩,纷纷趋附。李之藻、徐光启等更为甚者,他们一方面向利玛窦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另一方面及时将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