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郑堂骈俪文

仪郑堂骈俪文

三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孔广森,曲阜(今属山东省)人。字众仲,一字撝约,号轩。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曾官检讨。以孔子六十八代孙,袭封衍圣公。少曾受业于戴震、姚鼐,专攻经史小学,尤擅三礼及公羊春秋。学宗东汉郑玄,故名所居为仪郑堂。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补注》、《诗声类》、《礼学卮言》等。孔广森喜属文,善为骈体,他认为骈体文以达意明事为主。六朝文无非骈体,但纵横开阖,一与散体文同也。学习写作骈体文,必须熟读任昉、徐陵、庾信三家,而初唐四杰,即当择取,须避其平实之弊,至于李商隐则不可宗尚。他又指出第一取音节近古,不可用经典奥衍之词,又不可间杂制举文柔滑之句。孔广森所作骈体文托体尊而去古近,风格兼有汉魏六朝与初唐之胜,足与邵齐焘、袁枚媲美。江都汪中叹为绝手。惜其英年早逝,作品不多,传者又不及十之三四。此集分为三卷,卷一为赋、颂、摺子、呈文、书札,卷二为序、记,卷三为书后、论、连珠、诔、哀辞、祭文。姚燮辑《骈文类苑》、曾燠辑《骈体正宗》、吴鼒辑《八家四六》均入选孔广森之骈俪文作品。《仪郑堂骈体文》有原刻本、《四部备要》本。

猜你喜欢

  • 洛诰订诂

    不分卷。柳荣宗(详见《尚书解诂》)撰。柳氏一生,在《尚书》研究方面,用力颇多,在完成《尚书解诂》和《尚书解》二书之后,又认为前人所解的《洛诰》,多有所未备,故又致力于订诂《洛诰》。书首有柳荣宗自序,他

  • 天潮阁集

    六卷。清刘坊(1658-1713)撰。刘坊,原名琅,字季英,号鳌石,上杭(今福建上杭)人。明云南永昌通判节愍公刘廷标之孙,户部主事刘之谦之子。刘坊二岁时父殉国,全家八十余口,仅存孤儿寡母,后母又逝,只

  • 周人经说

    八卷。清王绍兰(1760-1835)撰。绍兰字南陔,一字畹馨,浙江萧山(今萧山县)人。乾隆癸丑进士,历官南屏知县、泉州知府、福建巡抚等职。少嗜学,究经史大义,以许慎、郑康成为宗,于《仪礼》、《说文》致

  • 左传人名备考

    不分卷。清赵宗侃撰。宗侃,钱唐(今浙江杭州)人。该书考证《左传》中的人名,对于同名异人、异名同人尤加注意。该书有清道光己酉(1849)凤樵书屋刊本。

  •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一卷。本书为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题名录,共330人。卷首载前一年(绍兴十七年)御笔手诏,次载策问及执事官名,又次载进士榜名,再次载诸进士字号、乡贯、亲属等。宋代同年小录多不传,惟宝祐四年(1

  • 余力稿

    十二卷。明徐贯(约1470前后在世)撰。徐贯字元一(或作原一),淳安(今浙江淳安县)人。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余力稿》。是集为徐贯本人编定,由其子徐颐初刻于舒城。前有弘治十二

  • 楝亭五种

    六十五卷。清曹寅(1658-1712)编。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号荔轩。祖籍蒙古汉军正白旗,原籍丰润(今属河北),世居沈阳。官江宁织造通政史,并视两准盐政。因其父尝于家门外种植楝树数株,绿荫可爱,便建

  • 五代史志疑

    四卷。清杨陆荣(生卒年不详)撰。杨陆荣,字采南,青浦(今属上海市)人。著有《易互》、《禹贡臆参》等。《五代史志疑》成书于康熙年间,是摘《五代史》疏漏或谬误而作,如“唐太祖兄弟传。所载”太祖有四弟,克让

  • 东莱吕紫微杂说

    见《紫微杂说》。

  • 表度说

    一卷。明熊三拔(1575-1620)撰。熊三拔,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传教士。万历三十四年来华,随利玛窦习汉语,成为利氏的重要助手。后协助徐光启、李之藻翻译行星说,并测量北京经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