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补逸

仪礼补逸

九卷。元汪克宽(1304-1372)撰。汪克宽字德辅、德一、促裕,号环谷。安徽祁门人。少承家学,后从师于吴仲迁。中泰定乡试,会试以答策切直被黜,遂弃科举。汪克宽致力于经学研究,授徒于宣州,学者称怀谷先生。明初,洪武初聘修《元史》,书成将授官,以年老有疾辞归。著作颇丰,除《仪礼补逸》外,还有《环谷集》、《诗集传音义会通》、《程朱易传义音考》及《春秋经传附录纂疏》等书。《仪礼补逸》虽以补逸为名,却与吴澄《仪礼逸经传》不同,取《仪礼》、《周礼》、《大戴记》、《小戴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以及诸经之文凡涉及礼者,以吉、凶、军、宾、嘉五礼统之,五礼又分子目一百八十四,每类皆联属书之,而词不相关。汪克宽著书,不甚讲体例,所录每条必标出出典,一类之中,条条连缀书之,合为一篇。此书实考典故,非考故事,并多引春秋失礼之事,杂列古制之中。有进行论说,纠正其谬的,也有不加论说的。对前儒之说有所驳难,但驳难中不免有失考证,选取材料亦多有可商榷之处。《仪礼补逸》虽体例较为特殊,在研究《仪礼》著作中仍属有较高参考价值。汪克宽按类系目、以目列事的方法,虽与传统不同,但却简捷明快。所属论语,也不失纯正。明程敏政《篁士敦集》有《仪礼补逸》,在此篇后称《仪礼补逸》一篇“尤号精确”。《仪礼补逸》版本有陆有弘治本,明洪武刊本;明弘治中程敏政校刊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嘉庆姚繐刊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猜你喜欢

  • 尚书中候郑注

    五卷。汉郑玄注,清孔广林辑。孔颖达《尚书正义》引《书纬》云:“孔子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定可以为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刘向《七录》载有《中候

  • 崇川咫闻录

    十二卷。清徐缙、杨廷撰同辑。通州,宋代为崇州,又名崇川,至清雍正二年(1724),始改直隶州,泰兴、如皋、海门乡隶属之。此篇沿用古名崇川,名咫闻录,意为逊于志。以十七录一表而志,踵于乾隆志之后。全书共

  • 归有园稿

    二十九卷。明徐学谟(1521-1593)撰。学谟初名学诗,字思重,改字叔明,号太宝山人。上海嘉定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兵科主事,改中书舍人。后擢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著有《归有田稿》、《

  • 理象解原

    四卷。清爱新觉罗·肫图撰。肫图著有《一学三贯清文监》。此书成于乾隆六年(1741),德沛作序。作者自序则谓其用力九年纂辑成此书。本书体裁,与国子监本相同。全书首为周易卦歌,分卦象、卦歌、八卦取象歌三项

  • 农田余话

    二卷。旧本题长谷真逸撰,不著姓名,不知何人。此书见《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同。内容所记皆元末杂事,如一条记至正壬辰红巾入寇,一条记至正甲申流星坠地。其书版本除《四库全

  • 三仓

    一卷。《三仓》亦作《三苍》。汉初,有人将当时流传的字书,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合为一书,统称《仓颉篇》,又称《三仓》。魏晋时,又以《仓颉篇》(包括《爰历》、《博学》在内)与

  • 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

    一卷。清黎庶昌(1837-1897)撰。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清末学者。廪贡生,官至川东兵备道。初从学于郑珍,后为曾国藩僚属,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

  • 宋百家诗存

    二十八卷。清曹庭栋(1699-1785)编。曹庭栋生平见《易准》辞目。此书所编皆《宋诗钞》缺漏者,“选刻两宋诗人遗集以广诸选本所未及”(《自序》)。所选共一百家,始于魏野《东观集》,终于僧斯值《采芝集

  • 河东集

    十五卷。宋柳开(947-1000)撰。柳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正先生。大名(今属河北)人。开宝六年(973)进士,累官殿中侍御史。柳开年少时仰慕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宋朝变偶丽为古文,自柳开始。但其文

  • 古事比

    五十三卷。清方中德(生卒年不详)撰。方中德字用伯,桐城(今地不详)人。此书以古事之相类者,排比成编。但征引虽广博,也难免遗漏。如父子一门,分世业和世经术。书中以世业属之随会、士匄、王羲之、王献之。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