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代州志

代州志

①六卷。清吴重光纂修。吴重光,字萱山,江苏江都县人,出身举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任代州知州。按代州旧隶太原府,自清雍正二年(1724),始改为直隶州,领五台、繁峙、崞县三县。其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四年知州周弘禴,其时尚未改为直隶州,故所记述地域,仅为州境。此编修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其所述与旧志不同,领三县入州志。《代州志》乾隆四十九年刻本。此编取材于通志,然地理、沿革类考证不详。其可称之处是旧志书中舛误,此编尚能一一订正。②十二卷。清俞廉三修,杨笃参订。俞廉三,浙江绍兴县人,出身监生,光绪五年(1879)任代州知州。杨笃详见光绪《山西通志》。按代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三年判官周弘禴,二修于乾隆四十九年州守吴重光。周弘禴志极为简略,吴重光志则地理、沿革考证不祥,故均不能作为定本。光绪八年,俞廉三奉晋省檄文,开局修志。乃延请杨笃为参订,历数月告竣。《代州志》光绪八年(1882)代山书院刻本。全书12卷,分为:卷一地表、历代封爵表、职官表;卷二选举表:进士附武科,举人附武科、荐辟、仕籍、武宦、封荫;卷三地理志:沿革,疆域,晷度,形胜,风俗,山川附水利,古迹,冢墓,物产;卷四建置志:城池,庙宇附园苑,乡都,关隘,津梁,驿递,镇集,坊表,祠祀表;卷五赋役志:户口,田赋,存留,盐引,税课,仓储,蠲缓;学校志附乡饮酒礼,新生入学仪,乡会试宾兴仪,经费记,书院,兵志;卷六金石志;卷七艺文志:经类,史类,子类,集类,附录书目;卷八史传;卷九集传;卷十列传,列女传;卷十一宦绩记,侨居记;使臣、客府、寓贤;卷十二大事记,杂记。卷首有序、纂修姓氏,目录、例言、疆域图、城池图、乡都图、渠道图、边关图。此编模仿史体,以表、志、传、记分门设目。该志门类齐全,内容丰富而精炼,堪称清代名志。该志优点有三,一是艺文志不录诗文,惟载乡邦文献书目,书目下或录其序跋,或综其提要,方便使用;二是编纂方法仿《汾州府志》例,将诗文散注于各条目之下,不另汇为篇;又以康海《武功县志》为例,凡援引书籍,一一注明其出处,以示征信;三是繁简之间亦有义法。如封爵、职官、选举三表,其有事实可记载者,别见传记,表不具详,以免重复。

猜你喜欢

  • 尚书顾氏疏

    一卷。隋顾彪撰,清马国翰辑。《隋书·经籍志》有《今文尚书音》一卷,秘书学士顾彪撰,《尚书疏》二十卷,顾彪撰。《旧唐书·经籍志》则作《尚书文外义》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又作《尚书古文音义》五卷,《尚

  • 诗经笔记

    四卷。明蒋以忠(生卒年不详)撰。蒋以忠字伯孝,学者称贞庵先生。常熟(今属江苏)人。隆庆进士,任广平知府。有文名,著有《艺圃琳瑯》、《清权山人集》等。《诗经笔记》为蒋氏的读《诗》札记,只录篇目,不录诗文

  • 伊犁日记

    一卷。清洪亮吉撰。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嘉庆四年(1799),因上书批评朝政而得罪朝庭,谪戍伊犁。

  • 医经小学

    六卷。明刘纯(详见《玉机新义》)撰。此书主要承朱丹溪宗旨,而参考刘守真、张洁古、李东垣诸家学说,依作者自己心得撰成。全书分六大类为六卷:本草第一、脉诀第二,经络第三,病机第四,治法第五、运气第六。每篇

  • 盼怡楼诗稿

    一卷。清项蘅撰。项蘅,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临海张应彪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其夫张应彪编辑刻印。书前有霞城张灵江所作的序言,书后有其夫张应彪所写的跋语,书末有

  • 乐郊私语

    一卷。元姚桐寿撰。生卒年不详。姚桐寿字乐年,睦州(今属浙江)人。顺帝后至元中,曾为余干教授。解官归里,自号桐江钓叟。至正中,流寓海盐,时江南战乱,独海盐未遭兵火。作者避居此地,而作此书,因题为《乐郊私

  • 米芾志林

    十六卷。明范明泰撰。该书前十二卷与《米襄阳外纪》相同,只是书末附载的《襄阳遗集》一卷,为范明泰所辑,其实,该卷已录入《宝晋英光集》,但范明泰未见此书,故又重加搜辑。此外,书中有《海岳名言》、《宝章待访

  • 春秋阐义

    十二卷。明曹学佺(详见《易经通论》)撰。该书《经义考》著录,注曰“未见”,四库馆臣曾见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该书阐释《春秋》,大多采录前人旧说,进行折衷,作者新见不多。《四库全书总目》将该书列入《春秋》类

  • 御注孝经

    一卷。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1644-1661在位)撰。清世祖,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六岁即位,年号顺治。由叔父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入关,镇压李自成农民军,定都北京。先后

  • 读史图纂

    一卷。明俞焕章撰,管一骖删正。俞焕章,字文伯,一骖字左仲,都是宣城(今属安徽)人。是书成于万历辛亥年,上起三皇,下迄明之神宗,各以世系、地域列而为图,共有图五十七幅。其中对各代割据政权,亦依各代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