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京口变略

京口变略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此书记弘光年间史可法有部将四人,为刘肇基、陈可立、张应梦、於永绶。其中於永绶最为桀黠,统骑兵百余,舟二百,令暂住京口。而於永绶与浙抚所调都司黄之奎部不合,渐成水火,发生冲突。於永绶部射杀浙兵守备李大开,并乘机恣行焚掠,蹂躏乡民。城中火光三日不绝,所掳财物以百万计,炮毁西城一角。兵乱之时,道府募得诸生高姓,赉书冒险达史阁部,史可法遂发救兵,追杀於永绶部二十余人,生擒十人,夺其所携辽妇八口,沉其船六艘,溺者约百人,兵乱旋被平息。其间又捕杀宜兴乱民六人,擒获常州谋逆者三十余人。书中未系年号,所记事件发生在弘光乙酉(1645年)六月,仅数页。《京口变略》有《扬州变略》附刊本,《甲申纪事》本,《荆驼泣血录》本,《痛史》本。

猜你喜欢

  • 觉世棒

    见《鸳鸯针》。

  • 缠子

    一卷。旧本题周缠子(生卒年不详)撰。缠子,不详何人。班固《汉书》、《隋书·经籍志》均未著录该书,唐宋之间,始见征引。由于其书有董无心论难之语,往往又称《董缠子》,盖附见于《董子》书中,非有专书。清人马

  • 豫章诗话

    六卷。明郭子章(详见《衣生易解》)撰。是书专记豫章(江西南昌)一地的诗坛情况。所录历代诗人,皆与豫章有关,或为豫章之人,或曾在豫章任职,或曾到豫章游历,颇有地域特色。书中内容辑自他人著作,采自郡县志书

  • 尚书后案

    三十卷。清王鸣盛撰。王鸣盛(1722-1797年)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年号西沚,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清代史学家、经学家,乾隆十九年以一甲二名进士及第,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以汉学的考

  • 金石遗文录

    十卷。清陈奕禧撰。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号香泉,海宁(今属浙江省)人。由贡生官至南安府(今属江西省)知府。陈奕禧长于书法。他就其所得金石,采录其文,编辑成书。王士祯称陈奕禧收藏秦汉唐宋

  • 新政策

    一卷。英国李提摩太(详见《西铎》)撰。李提摩太是英国传教士,译有泰西的《新史揽要》,著有《西铎》(1895),《新政策》(1896),《生利分利之别论》二卷,《七国新学备要》(1889),《速兴新学条

  • 四书大全汇正备解

    十六卷。是书题董喆、陈枚纂辑。董喆字二吉,江西金溪(今江西金溪)人。陈枚字简侯,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董喆先成备解稿本,寄陈枚参订,而陈枚也纂有《正汇合解》,互为参证,而成是书。卷首有宋衡序及董喆

  • 吾好遗稿

    一卷。清章静宜(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章静宜,字湘御,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中,为诸生。从学于宋实颖,与吴伟业酬唱。著有《吾好遗稿》。是集收诗三百余首。前列近体诗,后为古体诗。

  • 朱邦宪集

    十卷。明朱察卿(约1561年前后在世)撰。朱察卿,字邦宪。上海人,生卒年不详。福州知府朱豹之子。据王兆云《词林人物考》,可知朱姓为上海著姓,世传经学。邦宪自晳飘髯,善谈笑,而特好饮。其性格任侠豪迈。隆

  • 别本浚谷集

    十七卷。明赵时春(1509-1567)撰。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属甘肃)人。生平详见《赵浚谷集》(辞目)。是集凡十七卷,诗二卷,赋及杂文十五卷。前有其甥周鉴序。据《明史·艺文志》载“时春集作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