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云中郡志

云中郡志

十四卷。清胡文烨等纂修。胡文烨,字德辉,山西永济县人,出身贡生,顺治七年(1650)从昌平知州升大同知府,九年(1652)又升为平阳巡道。按《云中郡志》云中郡为大同府之古名,来源始于秦,其地处边陲,秦汉以来,屡为胡人侵略。明洪武七年(1374)改元大同路为大同府后,充实武备,严紧边防,遂安然无事。自升府以后,领有四州七县。其志旧有明正德十年张钦修本,又有万历间知府汪承爵续修。顺治初年,胡文烨久购得明守汪承爵所纂《大同府志》,首尾三册,与郡之学博子衿辈,斤斤参稽,通牒报可,遂辑其事而纂修,志成于顺治九年(1652)。全书十四卷,分为:卷一至卷二方舆志:沿革、疆域、星野、山川、风景、形胜、古迹、风俗、封建、巡幸诸类隶之;卷三建置志:城池、公署、坊表、学校、仓驿、桥梁、祀典、陵墓诸类隶之;卷四食货志:赋税、丁役、物产诸类隶之;卷五秩官志:总督、巡抚、巡按、饷司、监司、守令、幕僚、教职、协将、都司、守备诸类隶之;卷六名宦志:忠烈、功业诸类隶之;卷七武备志:兵籍、饷籍、守御、征讨、边警、抚款、关塞、边堡、烽堠诸类隶之;卷八至卷十一人物志:征辟、甲第、乡举、里选、忠义、孝友、卓行、事功、文学,贞节诸类隶之;卷十二外志:侨寓、仙释、逆变、灾祥诸类隶之;卷十三至卷十四艺文志:碑记、题咏、跋诸类隶之。该志系据汪承爵本补辑而成。全编体例尚简洁,文笔雅驯。

猜你喜欢

  • 贞隐园法帖

    十卷。明郭秉詹(生卒年不详)书,清叶梦龙(1775-1832)觅工精刻。郭秉詹,字廷执,工于书法,隐居不仕。叶梦龙字仲山,号云谷,南海(今广州)人;叶梦龙喜好书画,结交一时名流,此帖便是承人之托的产物

  • 潜邱札记

    六卷。清阎若璩(《详见《尚书古文疏证》)撰。阎若璩出生于太原,曾寄居山阳。《尔雅》称:晋有潜邱。《元和郡县志》称:潜邱在太原县南三里。若璩取“潜邱”以名其书,有无忘故乡之意。此书传世本有二,一是山阳吴

  • 古文渎编

    二十三卷。明王志坚(约1625前后在世)选编。王志坚字淑士,初字弱生。江苏昆山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南兵部主事、历郎中。著有《读史商语》等。此编乃其督学湖广时所选唐、宋八家古文。凡诸集中

  • 龙虎山志

    三卷。元元明善(生平事迹见《清河集》条)撰、明张国祥续修。此书为皇庆三年(1313)明善任翰林学士时奉敕所修。原本体已不可考,仅存延祐元年(1314)程钜夫序及吴全节进表。清修《四库全书》时曾得此书,

  • 新论

    见《夏侯子新论》。

  • 洪范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

  • 音学五书

    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音学五书》是清代研究古音的一部重要的开创性的著作。其中《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

  • 秘传证治类方

    见《证治要诀类方》。

  • 微子之命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呜呼!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命

  • 李氏医鉴 续补

    十卷。清李文来(生卒年不详)撰。李文来字昌期,婺源(今属江西)人。李氏平素身虚体弱,故博览医书。李氏认为汪昂所作《医方集解》、《本草备要》二书浅显通俗,易于阅读,颇行于世,为众医家所重,故李氏将二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