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半山房吟草
一卷。清李鸿仪(生卒年不详)撰。李鸿仪号逵羽,番禺(今广东番禺人)。出身布衣,工五言诗。本卷辑其诗十四首,附二《半山房诗钞摘句》十八言。有清同治二年(1863)序刊《柳堂师友诗录》丛书本。
一卷。清李鸿仪(生卒年不详)撰。李鸿仪号逵羽,番禺(今广东番禺人)。出身布衣,工五言诗。本卷辑其诗十四首,附二《半山房诗钞摘句》十八言。有清同治二年(1863)序刊《柳堂师友诗录》丛书本。
三卷。宋钱乙(1035-1117)撰。阎孝忠(生卒年不详)整理。钱乙,字仲阳,祖居钱塘(今属浙江省),后迁郓州(今山东省郓城县),是为郓人。幼年孤苦,稍长读书,随姑父吕氏学医,曾治愈公主及皇子病,而授
二卷。清马家鼎纂修。马家鼎字梅卿,浙江绍兴县人,光绪七年(1881)任稷山知县。马家鼎掌稷山县后,设局修志。其在书前序中云:“自明季创志以来,至我朝康熙、乾隆、嘉庆,屡加修辑,同治间,复广续之。其间山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经所说经文疏》条。注疏东晋竺难提译本。“以三咒治三障,十念数息以息心,六字总持以证道。”初以五重明义,从人法以为名,丰知寂照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救危拔苦为用,大乘
十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是书依李焘《说文五音韵谱》以始东终甲为次,故分卷亦依李焘之数。每卷补遗,附于卷末,不另为卷。卷末另附《汉书》古字及音义异同诸字,与全书正文并不相干。没有凡例,惟开卷署曰:“《说文
三卷。唐陆德明(详见《易疏》条)撰。《尔雅音义》甄别比较诸家之说,择善而从。以郭璞注为基础,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五家注并加甄采;沈旋、旋乾、谢峤、顾野王诸说亦予参酌。诸家中唯郭注尚存,《音
一卷。三国吴徐整撰,清王谟辑。徐整,字文操,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官太常卿。《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谱》三卷,早佚,《新唐书·艺文志》不载。是篇从陆德明《经典释文·序》钞录出一条,述《毛诗》世次。
二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法华游意》是吉藏居京兆,录其主要之点裁为七轴。即指此游意二卷及义疏十二卷。此游意略破南方五时之教,北土四宗之论。因未见到天台之玄义文句,只得传
十六卷。清舒赫德等奉敕撰。舒赫德(1710-1777),字伯容,别字明亭,舒穆鲁氏,满洲正白旗人,初为笔帖式,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大运河的枢纽——山东临清地区爆发
二十卷。周韩非(约前280-前233)撰。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师事荀卿。韩非所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力已受到削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建议韩国变法图强,终不见用。秦王嬴政见到韩非的著作后,叹到:
一卷。清焦循(1763-1820)撰。循字里堂,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清代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著有《易图略》八卷、《里堂学算记》、《易章句》、《易通释》、《孟子正义》、《曲考》、《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