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精义汇钞
六卷。清陆锡璞撰。陆锡璞为广东龙川人,生卒年不详。卷首有陆锡璞的自序,接着是总论。其所辑录多从钦定的本子中录出,先是《书集传》,其次是《尚书集说》。其所诠释《集传》者,标有“释传”二字,附于《集传》之后。而从其他之书中辑录的,则以“附存”二字相区别。御案语则全部载入。其他诸家之说则多采用节录的形式,或只录其断制之词,间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标“窃疑”二字,未改自以为是。每篇之后又有总论,也都简要便览。缺点是本书较少新见和心得。本书有道光戊戌(1838年)刊本。
六卷。清陆锡璞撰。陆锡璞为广东龙川人,生卒年不详。卷首有陆锡璞的自序,接着是总论。其所辑录多从钦定的本子中录出,先是《书集传》,其次是《尚书集说》。其所诠释《集传》者,标有“释传”二字,附于《集传》之后。而从其他之书中辑录的,则以“附存”二字相区别。御案语则全部载入。其他诸家之说则多采用节录的形式,或只录其断制之词,间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标“窃疑”二字,未改自以为是。每篇之后又有总论,也都简要便览。缺点是本书较少新见和心得。本书有道光戊戌(1838年)刊本。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均有采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于其下,虽是解释常言,但考证颇近于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左传》及《国语》为证,而《周礼》以主
二卷。清严福基撰。严福基,字眉存,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市)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此书著录古砖拓本一百多件。从年代上看,上起汉朝,下到宋代。大都为江浙各地所出。书中所集拓本,均为严氏自藏。书前有李兆洛、
八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其生平详见《南车草》辞目。是书内容,第一卷为乐府、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辑《杨白花二首》、《登高邱而望远海》、《女耕旧行》等十六首;五言古诗,辑《猗兰篇寄题
十六卷。《续集》三卷。明王九思(1468-1551)撰。王九思,字敬夫,号渼陂,酃县(今陕西户县)人。明弘治九年(1496)进士,授检讨,因依附刘瑾而官至吏部郎中。瑾败,降为寿州同知,后勒其致仕。著有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①四卷。清李云景修,伍三秀等纂。李云景,字青嵋,福建晋江人,副榜贡士,康熙九年(1670)来任五河县知县。伍三秀,邑人。五河志书,创自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潘槐等捃摭采访,列其大略。入清后,散逸不可复纪
三卷。清颜肇维(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颜肇维,字次雷。山东曲阜人。官至临海知县。本集均是其为官浙东时所作之诗。其诗风多学南宋诸家。是集《四库全书》别集存目,有清刻本。
一卷。题许学士撰,不著其名。此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从其内容看,作者为南宋人(《四库提要》)。名曰十论,实则仅存八论。此八论分别为:吴、蜀、东晋、宋、齐、梁、陈、元魏。所佚二论为魏、西晋也未为可知。
八十卷。清文庆等奉敕编。此书系咸丰帝因协办大学士杜受田的建议,降谕设馆,编纂夷务一书,书成,名曰《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是书所记,自道光十六年(1836年)议禁鸦片,至二十九年(1849年)英人不准进
一卷。汉任奕撰,其生卒年不详。任奕字安和,后汉句章人。属文章之士,官御中丞。是书遗录于《隋书·经籍志》,而马总《意林》援引其书,称为十卷。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云:“山阴朱育对王府君曰;‘近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