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长物斋诗略

三长物斋诗略

五卷。清黄本骥(见《三长物斋文略》)撰。其诗略,诗之附见丛刻者不录,应酬之作多汰去不存,犹文略之意。故五卷仅诗三百六首。盖欲精不欲杂,取约不取繁。黄本骥与其兄本骐少时齐名。本骐以才力富赡著,而黄本骥则以语意真切神味淡远见长。篇中五七古颇多舒卷自如之作。五律亦时有佳篇。断句如卷一《秋日过十方禅院》:“一径白云僧出没,满林花雨鹤听经。”《九日登东山遇雨》:“亲舍每从云外望,名山多向雨中登。”卷二《次韵朱晴溪游岳麓寺》:“黄叶不知路,白云常到门。”《雪中柬友》:“饥寒身外事,杯酒故人心。”《三至凤滩谒滩神庙》:“魂梦依亲舍,安危托水神。”《韩侯岭》:“功成大将登坛日,死肇真王拜命时。”徐世昌辑《晚清簃诗汇》,于清代诗家搜采略备。但有黄氏兄本骐诗而无弟本骥诗,可谓百密一疏。卷中未经细校,误字颇多。有自刻本。

猜你喜欢

  • 尚书讲稿思问录

    二卷。清官献瑶撰。官献瑶字石溪,福建德化人,乾隆四年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讲稿系官献瑶在太学为诸生讲演时而作,官氏谦逊而不自以为是,故名其稿为“思问录”。卷首有自序,作于乾隆癸已(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

  • 扬子云集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

  • 燕石集

    十五卷。元宋褧(1292-1344)撰。褧字显夫。大都(今北京)人。元泰定元年(1324)进士。累官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褧博览群书,与其兄本先后入馆阁,俱有文集行世,时人称之为“二宋”。褧集为其侄

  • 道驿集

    四卷。清张祖年(生卒年不详)撰。张祖年字申伯,汤溪(今浙江金华县)人。自称张栻的二长世孙。著有《笏峙楼集》。《道驿集》是张祖年的一部杂说之作,其书内容论述正学阐微一卷,广泛议论四书性理诸书。论述正史阐

  • 太平府志

    四十卷,清黄桂修,宋骧、郝煌纂。黄桂,字汉桂,辽东人。初以通政参议外转贵州分守恩仁道奉裁,迁升淮扬分巡副使,康熙十年(1671)来任太平府知府。宋骧,字龙溪,清高邮州人。举人,康熙十一年(1672)来

  • 牧鉴

    十卷。明杨昱(生卒年不详)撰。杨昱,字子晦,别号东溪,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录经史百家之言有关政治者,汇辑成帙,共十卷,分为治本、治体、应事、接人四类。每类下又各有子目,四类

  • 木钟集

    十一卷。南宋陈埴(生卒年不详)撰。陈埴字器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师事叶适,后从朱熹游学。嘉定进士,以通直郎致仕。晚年以讲学为业,从学者数百人,称“潜室先生”。著有《木钟集》、《禹贡辨》、《洪范解

  • 重修毗陵志

    ①三十卷。宋史能之纂。史能之,字子善,江苏四明人。进士,宋淳飏尉武进,咸淳二年(1175)知常州府。毗陵,古郡名,晋太康二年(281)建置,治所在丹徒(今镇江市东丹徒镇),辖境相当今江苏常州、镇江、无

  • 圣域述闻

    二十八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湖南长沙县人。举人,道光十六年(1836)为黔阳县教谕。是书卷一为历朝祀典,卷二为本朝祀典,卷三为文庙大成殿位次,卷四为十二哲位,卷五为朱子,卷六为东庑先贤三十九位,卷七

  • 礼经宫室答问

    二卷。清洪颐煊(1765-?)撰。洪颐煊,字筠轩,浙江临海县(今地名同)人。颐煊苦志笃学,与兄坤煊、弟震煊常夜借佛灯围坐,谈经不辍。曾与其弟一起被阮元招往行省就学。颐煊尤精研经训,熟习天文,贯串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