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略直解

三略直解

三卷。明刘寅撰。刘寅生卒年及事迹不详。其所注之书皆名《直解》,《尉缭子直解》已著录,此又其所注书之一种。今本《三略直解》分上、中、下三卷。卷上首有一段文字叙《三略》作者及授受源流,谓《三略》本太公书,而黄石公推演之以授子房(张良),其说本宋真德秀,误袭旧说,了无新意。然辨宋张商英《素书》之伪,诚为至当。故《四库提要》评其前谓《三略》真出太公云云,“则其诬与商英等矣”。刘氏《直解》的特点是将《三略》原文逐句解释,通俗易懂,言简意骇,文字训释与文意阐释相互结合,间以史实参证,言而有据,是此书一大长处。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此书得以破格收录。四库馆臣对其评价较高,曰:“(《三略》)务在沈机观变,先立于不败,以求敌之可胜,操术颇巧,兵家或往往用之。寅之所注,亦颇能发明此意,又能参校诸本,注其异同,较他家所刻,亦特为详赡”(《四库提要》)。此书有明成化丙午刊本、嘉靖元年金台汪谅刊本、嘉靖十六年知保定府旌德汪坚重修本。明成化本,今四川省图书馆有藏。万历、崇祯刻本,南京图书馆、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均有藏。民国二十二年(1933)军用图书社影印本藏云南省图书馆。京师印本藏浙江省图书馆。

猜你喜欢

  • 迁江县志

    四卷,清颜嗣徽纂修。颜嗣徽,字义宣,自号望眉老人。贵筑(今贵州贵阳)人。同治九年(1870)解元。光绪十二年(1886)任迁江知县,十五年(1889)复任。迁江为荒远边徼,记载缺如,无所资以为考证。不

  • 明遗民录

    ①四卷。清黄容(生卒年不详)撰,别署圭庵居士,江苏吴江人。该书记明季砥节诸人,表其生平,各为之传,共得五百余人。仿《宋遗民录》例,分已仕未仕两类,末附方外僧人。记载颇简略,前有自序凡例。现有日本东洋文

  • 五经堂文集

    五卷。清范鄗鼎(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范鄗鼎字彪西。山西洪洞人。生平详见《理学备考》(辞目)。康熙六年(1667)进士,养母不仕,闭门读书。阐明绛州辛全之学,与应伪谦、李颙以理学著称。设立希贤书院

  • 潭印阁法帖

    一卷。清常大淳刻。常大淳,生卒年不详。字南陔,官至湖北布政使。道光二十三年(1844),常大淳得到唐欧阳洵之《小楷千字文》的宋拓本,便摹勒上石,世称《潭印阁法帖》。该帖虽极工美,但与欧法不似,加之帖中

  • 三续掖县志

    四卷,首一卷。清魏起鹏修,王续藩纂。魏起鹏字绍程,江西南昌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1890)任掖县知县。王续藩,邑人。魏起鹏掌掖县后,见掖志自道光二十三年知县杨祖宪续修

  • 槐庐丛书

    五编,四十六种,二百三十四卷。清朱记荣编。朱记荣字懋之,江苏吴县人。藏书极多,曾按类编排古籍,成《经学丛书》、《金石丛书》、又汇辑清代考据家著作,编成《槐庐丛书》,对古籍整理有很大贡献。此丛书所收著作

  • 百尺梧桐阁集

    二十六卷。清汪懋麟(1640-1688)撰。汪懋麟,字季角,号蛟门,江苏江都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授内阁中书。受徐乾学举荐,又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修《明史》。懋麟才思敏锐,撰述丰富。不久罢

  • 周易丁氏传

    二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丁氏即汉景帝时梁孝王将军丁宽,字子襄,据《汉书·儒林传》说宽受易于田何,“作《易说》三万言,训诂举大谊而已”。《汉书·艺文志》易家中有丁氏八篇,《隋书·经籍录》不著录,概早佚

  • 夜行船

    正月十八日闻卖杏花有感不剪春衫愁意态。过收灯、有些寒在。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 二程粹言

    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师事程颢、程颐。与吕大临、谢佐良、游酢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致仕后,专门著书讲学,在传播理学方面影响很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