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三体唐诗

三体唐诗

六卷。宋周弼(1200-1257)编。周弼字伯弼,汶阳(山东汶上)人。周文璞之子。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在浙东一带为官。十七年辞官,周游江湖。著有《汶阳端平诗隽》。本书选唐诗。其曰三体者,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首载选例。七言绝句分七格。一曰实接、一曰虚接、一曰用事、一曰前对、一曰后对、一曰拗体、一曰侧体。七言律诗分六格。一曰四实、一曰四虚、一曰前虚后实,一曰前实后虚,一曰结句、一曰咏物。五言律诗分七格。前四格与七言同,后三格一曰一意、一曰起句、一曰结句。宋末风气日薄,诗家多不工古体。故赵师秀《众妙集》、方回《瀛奎律髓》所录者,无非近体。周弼此书亦复相同。所列诸格,尤不尽诗之变。而其时诗家授受,有此规程,存之亦足备一说。考范晞文《对床夜语》曰:周伯弼选唐人家法,以四实为第一格,四虚次之,虚实相半又次之。其说四实,谓中四句皆景物而实也。于华丽典重之中,有雍容宽厚之态,此其妙也。昧者为之,则堆积窒塞,而寡于意味矣。此编一出,不为无补。后学有识高见卓、不为时习薰染者,往往于此解悟。间有过于实而句未飞健者,得以起或者窒塞之讥。然刻鹄不成尚类鹜,岂不胜于空疏轻薄之为。使稍加探讨,何患古人之不我同也。又申明其四虚之说及前实后虚、前虚后实之说,颇为明白。乃知周弼撰是书,盖以救“江湖末派”油腔滑调之弊。与《沧浪诗话》各明一义,均所谓有为言之者。旧有元释圆至注,疏陋殊甚。此本为高士奇所补正。虽未能本本元元,尽得出典,而文从字顺,视旧注差清整。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金石林时地考

    二卷。明赵均编撰。赵均,字灵均,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其父赵宦光曾编《说文长笺》,并对篆隶书法颇有研究。赵均继承家学,也喜欢搜集金石,并进行考证。本书是取《东观余论》、《宣和书谱》、《金石略》、《墨池

  • 琴史

    六卷。宋朱长文(生平详见《吴郡图经续记》)撰。此书专述琴典。前五卷记自古以来通琴理者共一百四十六人,附见者九人。上述每人各举其主要事迹。第五卷又分十一篇,一为“莹律”,二为“释弦”,三为“明度”,四为

  • 五十辅臣编年录残本

    一卷。作者不详。所记之事始于明天启七年(1627)八月,中间崇祯元年(1628)一月差详,二年所记则仅韩爌调停沈维炳、薛国观申救任赞一事。而卷末则题“五十宰臣编年录”,与内容不尽相符。清曹溶撰《崇祯五

  • 梧江杂咏

    一卷。清刘云峰(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刘云峰字秋冶,江西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待考。工诗。本编取梧州风景古迹,为竹枝词四十五首,各附注其下,颇详悉。

  • 坊记集传

    二卷。明黄道周(其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三。《坊记》为《礼记》篇名。是书以《坊记》为经,分为三十章,每章各立名目,上卷之自为大坊第

  • 香南雪北词

    一卷。清吴藻(1799——1862)撰。吴藻字苹香,号玉岑子,女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吴藻家富,但其独好史书,时人谓之“夙世书仙”。道光六年(1826)因事而至关中,遂拜诗人陈文述为师,为其门

  • 洪范说

    一卷。清李光地(1642-1718年)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治程朱理学,曾奉命主编《性理精义》、《朱子大全》等书,著有《榕村全集》。卷首有李光地自

  • 沧江虹月词

    三卷。清汪初(1776——1808)撰。汪初,字绛人,钱塘(今杭州市)人,十七岁入邑庠,屡失意于省试,捐资为库大使,后为生计,入蜀佐四川按察使幕。《沧江虹月词》风格前后不一,以汪初赴川为分野。入川之前

  • 盐源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辜培源、欧阳衔修,曹永贤等纂。欧阳衔,安福人,进士,曾任盐源县知县。《盐源县志》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共十二卷,分为:卷一,天文。卷二,建置、沿革、舆地、山川。以下二十三门均未列

  • 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太甚!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