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万泉县志

万泉县志

①八卷。清瞿亮邦纂修。瞿亮邦字敬六,江苏常熟县人,出身例贡,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万泉知县,四十七年(1708)升任中书科中书。考万泉县志,始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知县符嘉训,续修于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郑章。此志亮邦仕万泉时奉檄重修,延邑人范韩度、贾尔著、张星煜等分纂,亮邦总集成编。《万泉县志》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图、星野、疆域、山川、建置、沿革;卷二城池、公署、学校、祠祀;卷三贡赋、盐法、兵防;卷四职官;卷五名宦、选举;卷六人物、孝义、节烈、流寓、仙释;卷七风俗、古迹、陵墓、寺观、祥异,卷八艺文。此编亦在参订旧本,增续补遗,各科载述,尚称粗备,唯贡赋一类极为详细,并将原志贡赋附于后。这是由于明季兵荒叠告,万泉邑的人口、田土、赋税,变迁特大,亮邦对此深有感触,故详加叙述。②八卷。清毕宿焘修,张史笔纂。毕宿焘字溥幼,山东文登县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敕授文林郎,乾隆十八年(1753)任万泉县知县。在任五年,升泽州府同知。张史笔,邑人,拣选知县。此书修于乾隆十九年(1754),时以簿书冗烦而中辍。至二十三年(1758),复将旧稿增修参订,始克告成。《万泉县志》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此志基本上承袭旧志,仅在选举、孝义、节烈、艺文、职官、祥异诸类有所增补,分卷设目,亦同旧志。③八卷,首一卷,末一卷。何桑修,冯文瑞纂。何桑,湖南长沙人,民国三年(1914)任万泉知县。冯文瑞,邑人,曾任太谷县训导,稷山县知事。考邑志自乾隆十九年(1754)毕宿寿补葺,迄今百余年,未有续本。光绪七年(1881),知县劳文庆虽曾一度编修,忽奉令调往太平县。未克告成,稿亦残灭。其后编者,均旋作旋辍,终不能脱稿。直至民国三年(1914),何桑掌万泉时,始与诸绅合议筹办,新志乃成。又至民国七年(1918),知县程瑶阶始行付梓。《万泉县志》民国七年刻本。此志以舆地、政治、人物、艺文四纲领之,科目得当,眉目清楚,可称善本。其特点在于“详动植于物产,以化故智而期改良”。对本县七十余种物产的品类、特性、生产以至防治病虫害,都详加载录,如写本县特产“柿”:“柿,分数种,俱以羊枣树接之。日小柿、板柿、牛心柿、珠柿……”。极详细记述植物、动物,在旧志中实属少见。

猜你喜欢

  • 说文古籀补补

    共十五卷,其中《附录》一卷。近代丁佛言(生卒年不详)撰。佛言黄县(今属山东)人。是书为增补吴大澂《说文古籀补》而作。依吴书的体例,取所见秦前文字为吴书所未及者、新出土诸器之字、旧器尚无考释之字,余所补

  • 砚史

    一卷。宋米芾(详见《画史》)撰。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当以发墨为上。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备列晋砚、唐砚、宋砚形制之不同。中记诸砚,从玉砚至蔡州白砚共二十六种,特别对端砚、歙砚,辨之

  • 春秋内外传筮辞考证

    三卷。清章来撰。章来,娄县(今上海松江)人。该书考证《左传》和《国语》中所载《周易》筮辞。有清光绪九年(1883年)刊本。

  • 史记琐琐

    二卷。明郝敬撰。,敬曾著《周易正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录其《山草堂集》。但卷数不详,亦未见全文。《史记琐琐》系其集中外篇之第十八种,对《史记》疑义略为考正、训释,但多有臆撰,缺乏根据,不足信。

  • 政监

    三十二卷,明夏寅(生卒年不详)撰。夏寅字正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统年间考取进士,授为南京吏部主事,累进浙江右参政、山东右布政使,于弘治初年辞官归家。夏寅历仕数十年从未淹屈降志,《明史》载其“

  • 江阴忠义录

    十四册。清末江阴人公辑。该书记咸丰十年(1860年),江苏江阴被太平天国军攻陷时所有殉难士女,达十余万人。第一册为上谕、奏疏、列传,第二至第十二册分列九十案,第十三册为有案与漏案之士民补遗,第十四册为

  • 类编历举三场文选诗义

    八卷。元刘贞仁撰。刘贞仁事迹不详,仅从卷首题名得知。据《元史·选举志》记载,元代科场考试共三场。汉人、南人的第一场是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各治一经。第二场是古赋诏诰章表。第三场是策一道。可见“诗义”

  • 求志居春秋说

    四卷。清陈世熔(详见《读易杂说》)撰。世熔潜心著述,有《求志居全集》若干卷,其中《经说》、《诗文》各若干卷。该书是《求志居经说》中的一种。全书不释《春秋》全经,凡有所见,就分别条录,厘为二十一篇。第一

  • 敬业堂集

    五十卷。《续集》六卷。清查慎行(1650-1727)撰。查慎行,原名嗣琏,字夏仲,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初白,康熙时诗人。查慎行诗才敏捷,“平生所作,不下万首”(许汝霖《敬业堂诗集序》。著有《周

  • 夙兴语

    一卷。清甘京(生卒年不详)撰。甘京字健齐,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与同邑封浚、曾日部、危龙光、汤其仁、黄熙等人,时称“程山六君子”。著有《轴园稿》十卷。是书把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说成是永恒的天理,是人性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