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鲧禹治水

鲧禹治水

我国古代的治水传说。相传尧舜在位时,洪水为患,漫山遍野,民众忧苦。尧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上征求治水人选,四岳举荐鲧。尧开始反对,后来答应让他试试。鲧采取堵塞的办法防止水患,结果治水九年,越治越糟,因此被舜流放到羽山,后来死在那里。舜复采纳四岳的建议,任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接受鲧的教训,改用以疏导为主的办法治理洪水。他带头劳作,在外十三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在伯益、后稷(周族祖先)等人协助下,终于治服了洪水。从此江河通畅,水流大海,禹也因此被举为舜的继承人。禹治水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典型,因而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

猜你喜欢

  • 荆门之役

    唐末黄巢起义军由广州北伐途中受挫的一次战役。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底,黄巢率数十万大军自广西桂林顺湘江而下,占领江陵城。旋即进军襄阳(今湖北襄樊),拟渡汉水北上。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与江西招讨使曹

  • 夏(窦建德)

    隋末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建立的政权。参见“窦建德起义”。

  • 假民公田

    两汉时代,封建国家掌握有大量国有土地,在动乱年代或灾荒饥馑岁月,为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朝廷把公田租借给贫民进行生产,收取租税,称为假民公田。接受假田的对象有流民、郡国贫民、无田者。田地有公田、游猎地、

  • 庆历新政

    又称范仲淹改革。宋仁宗时的一次政治革新。宋建国后,地主阶级疯狂兼并农民土地,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景祐(公元1034年—1038年)以后, 契丹渝盟,宋夏战争亦连年不断,官俸、岁币、军费剧增,国家财用日绌

  •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具体做法是由中央政府选择朝廷中“贤有识鉴”的官员,按其籍贯兼任本州郡的大中正或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在各地与其同籍的士

  • 三大府

    明代官署名。明初,中央政府建制承袭元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辖六部,总揽全国行政,对皇帝负责,对政务有专决权。设大都督府,置大都督,节制全国军事。设御史台,职掌监察。这三个机构统称“三大府”。为加强

  • 阏与之战

    战国时赵军与秦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进行的战役。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派兵攻赵,围阏与;赵惠文王派赵奢为将,率兵援救。赵奢兵离邯郸三十里地方,坚固壁垒,留二十八日不行,又增益营垒。

  • 天理教

    又名“八卦教”、“荣华会”。属白莲教的一个支系。他们活动的主要地区为冀、晋、豫、鲁。八卦均设教主。嘉庆(公元1796年—1820年)时,乾卦教主为山东定陶张延举,坤卦为山西岳阳人邱玉,震卦为河南滑县李

  • 云南回民起义

    1856—1872年(咸丰六年至同治十一年)间云南以回民为主并有汉、彝、傣等民族农民参加的反清起义。1856年(咸丰六年)云南临安(今建水)回族与汉族绅士因争夺楚雄石羊银矿发生械斗。当地清朝官吏暗中挑

  • 郭威改革

    五代时后周太祖郭威在位期间(公元951年—954年)进行的改革。唐末、五代之际,武将悍夫把持朝政,统治暴虐,兵变屡兴,战争频仍,刑法苛酷,赋役繁重。辽军不断南侵,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郭威出身贫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