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郡国制

郡国制

汉初地方行政组织。汉初刘邦错误地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认为秦朝未封子弟为辅佐,故二世而亡。刘邦在铲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后,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形成了郡、国并存的形势。郡直隶中央政府,王国则由诸侯王统治,实际上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景帝时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规定,王国中的高级官吏由朝廷任免, “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武帝时又实行推恩令,分裂诸王国,并实行左官律和附益法,降低王国官吏的地位。从此, “诸侯惟得衣食租税”,王国名存实亡。南北朝时,仍行郡国并置的制度,但王国的相和内史均由朝廷任免,至隋始废国存郡。

猜你喜欢

  • 孔子作春秋

    孔子晚年,感到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于实现,为把自己对于政治历史的见解传之后世,因而根据鲁国史官的原始记载,作《春秋》一书。《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十

  • 蒙古字学

    元代进行蒙古字教育的学校。忽必烈即位后,以八思巴为国师,创制蒙古新字,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同年七月,置诸路蒙古字学。十二月,中书省颁行学制,命诸路、府官僚子弟入学,规定上路、下路为二人,

  • 薙发令

    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依从满族习俗推行剃发的命令。清军入关后,对内地人民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制汉人剃发即其突出表现之一。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一度颁布剃发令,后因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

  • 福州船政学堂

    一名求是堂艺局。清末最早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的新式科技学校。1866年(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设福州船政局,为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附设该学堂。学堂分前、后和艺圃三部分。前学堂学习法文,专业为造船。

  • 江原战役

    北宋王小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与官军的一次决战。参见“王小波、李顺起义”。

  • 秦灭六国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灭六国的事件。秦王嬴政亲理政务后,任用李斯等人为辅佐,继续实行秦昭王以来的远交近攻政策,派间谍用金玉贿赂六国权臣,使良将随其后,发动对六国的军事进攻。秦王嬴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

  • 太初改历

    汉武帝时修订历法之事。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颁行颛顼历。颛顼历用四分术,以十月为岁首,岁终置闰月。汉承秦制沿用未改。由于所用历法行用时间太久, 日月差数无法校正,甚至出现“朔晦月见,弦望满亏”的现象,年

  • 后秦

    十六国之一。羌族贵族姚苌建立。淝水战后,姚苌叛离苻坚,白雀元年(公元384年), 于渭北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建初元年(公元386年)四月,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姚

  • 康熙捉鳌拜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死,其第三子玄烨即位,即康熙帝,时年仅八岁,国家政务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个辅政大臣掌管。其中索尼老病,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势力小,又与鳌拜有矛盾,只有鳌拜

  • 河阴之变

    北魏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朝权的一次政治事变。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元恪死,子元诩年幼即位,母亲胡太后先后两次临朝称制。永安元年(公元528年)二月,胡太后与嬖臣郑俨、徐纥合谋,毒死孝明帝元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