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英美法修约交涉

英美法修约交涉

1854—1856年(咸丰四——六年)英法美三国侵略者向清政府进行的要求全面修改条约的交涉活动。为了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法美两国歪曲《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关在十二年后对贸易及海面各款可“稍有变通”的规定,要求全面修约。英国则援引“最惠国待遇”条款,与法美两国狼狈为奸。1854年中英《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便串通法美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主要内容是: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进出口货物的子口税;外国公使驻京。美国还提出允许美国人在中国领土上自由贸易、传教、居住、租赁建筑,法国要求释放非法潜入陕西从事间谍活动而被逮捕的法国传教士。外国侵略者的修约活动有两次。第一次以英国为首,法、美附和的方式出现。1854年4月(咸丰四年三月)英使包令偕法使布尔布隆和美使麦莲向广州办理外交事务的清钦差大臣、两广总督叶名琛呈函要求“修约”,叶名琛既不接见,亦不答复。包令、麦莲遂到江苏昆山向两江总督怡良申请“修约”,怡良以办理外交系两广总督职责,要求麦莲等仍回广州商办。8月(七月)三国公使再次向叶名琛提议“修约”,叶名琛仍不加理睬。9月(八月)包令、麦莲率兵三百乘舰北上大沽口,要求在天津“修约”。清政府畏惧外国侵略者借机寻衅,乃派长芦盐政文谦和前任长芦盐政崇纶前往听取意见,并劝英、美公使仍回广州交涉。英美侵略者以“修约”不成即发动战争相威胁,咸丰皇帝遂决定稍作让步,同意减免外商所欠的上海关税与广东茶税,此外一概拒绝。其时,英、法正忙于克里米亚战争,美国也没有足够兵力强迫清政府屈服,于是他们只好调棹南返,伺机而动,第一次“修约”活动遂告结束。1856年(咸丰六年)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届满十二年,英法仍忙于克里米亚战争,美国便带头进行第二次“修约”活动。5月(四月)美国公使伯驾到广州照会叶名琛,要求“修约”。英使包令和法代办顾随也先后照会叶名琛,支持美国要求。叶名琛仍以拖延、推诿的老办法应付。7月(六月)伯驾抵上海,与已革上海道吴健彰和摄理上海道兰蔚雯商谈,伯驾虽然威逼利诱,但仍未能达到目的。10月(九月)英国在广州制造“亚罗”号事件,挑起了战端。翌月伯驾南返香港。第二次“修约”活动宣告结束。

猜你喜欢

  • 唐平高昌

    唐平定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军事行动。高昌地处中原与西域交通咽喉,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敦煌人张孟明始为高昌王。唐初,汉人麹氏为王,各项制度均仿中央王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其王麹文泰朝

  • 武宗即位之争

    元成宗去世后发生的皇位之争。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正月,成宗病逝, 无嗣。成宗生前多病, 卜鲁罕皇后多参与政事。此时, 卜鲁罕皇后与左丞相阿忽台等谋立安西王阿难答为帝,而右丞相哈剌哈孙等蒙汉官员

  • 天津都统衙门

    见“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

  • 大计

    明代考核官吏的制度。对地方官吏的定期考核,叫做“大计”,也叫“外察”。孝宗时,规定外官(地方官)三年一朝觐,进行考察。其办法是, “州县以月计上之府,府上下其考,以岁计上之布政司,至三岁,抚、按通核其

  • 优待清室条件

    辛亥革命时期南北议和代表讨论对清帝退位后的“处置”问题,制定出《关于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条件》八款,主要内容是:清帝逊位后其尊号永存不废,民国待以外国君主之礼;皇室岁费每年四百万元由民国拨给;清帝暂居

  • 御前会议和清室对外宣战

    1900年6月(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西摩率联军进犯北京,各国军舰逼近大沽口。清政府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争吵不休,慈禧太后倾向主战,于6月16日至19日(五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连续四次召开有王公大臣、六部九

  • 夏(窦建德)

    隋末河北义军首领窦建德建立的政权。参见“窦建德起义”。

  • 大理寺

    官署名。宋承唐制,设大理寺,掌评断各地奏报案件,送审刑院复审后,同署奏请皇帝核准。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又置大理寺狱,乃兼理狱事。元丰改制,设卿一员,少卿二员,正二员,丞十员。此后历代沿置,清末设

  • 北魏统一北方

    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拓跋珪建北魏。之后,在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一带息众课农,发展生产, 并征服了蒙古高原上的许多游牧部落,国势渐强。登国六年,拓跋珪击灭匈奴族刘卫辰及其子直力鞮部,占领河套。登

  • 平定吴元济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彰义镇(即淮西镇,治今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不发丧, 自领军务,并发兵四出攻掠。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宪宗发十六道兵讨伐淮西。初战失利,不少朝臣遂主张罢兵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