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 系指杨业及其投身于抗辽、抗西夏事业的子孙们。业,一名继业,本名重贵,宋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初为北汉名将,赐姓刘,在抗辽抗宋战争中屡建功勋,号称“无敌”。北汉亡,归宋,复姓杨。任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迁知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今山西太原北交城营)驻泊兵马都部署。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辽景宗耶律贤亲率十万大军攻雁门,业率数百骑绕出敌后袭击之,大败契丹军。太平兴国七年四月,辽军分路再攻宋朝,业又率部在雁门关下斩辽兵三千,追奔逐北,俘获万余人。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军分路攻辽,业为云应路行营副都部署,与潘美等率部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今山西大同、应县、朔县一带)。旋以宋东路军败,业等奉命护送四州民内迁,遇契丹大军掩袭。潘美与监军王侁激令业孤军出战。业在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与辽军遭遇,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杨延昭,本名延朗,雍熙北伐曾随父攻应、朔,为先锋,流矢贯臂而战斗不息。父死,擢崇仪副使、知景州(今河北东光)。历任保州(今河北保定)沿边都巡检使、宁边军(今河北里县)都部署、高阳关(今河北高阳)副都部署,屡败辽军,威震宋朝北疆二十余年,令契丹慑服。延昭子杨文广,仁宗时为范仲淹所擢用,后任广西钤辖,知宜(今广西宜山)、邕(今广西南宁)二州,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为秦凤路副都总管,筑筚篥城(今甘肃武山甘谷),击退来犯的西夏军。迁步军都虞侯,兼领定州路副都总管。宋辽发生争界事件,文广力主对辽一战,乘势收复燕云,并献进兵作战阵图及略取幽燕之策。旋以病死。

猜你喜欢

  • 争国本

    明神宗时因立太子问题引起的争论。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常洛为长。神宗宠爱郑贵妃,意立常洵,乃以“数年后皇后无出,再行册立”为由,迁延不立太子。许多大臣为维护传统的封建继承制,

  • 尚书省

    官署名。朝廷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尚书之名,自秦有之。当时,少府遣四史在殿中,主发书事宜,故称尚书。尚书省的雏形产生于东汉。光武年间,在少府下设尚书台,其下设六曹,分掌各种政事。尚书台总领纲纪,无所不统。

  • 大索貌阅

    “大索”即广泛搜索, “貌阅”即“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这是隋朝整顿户籍、检括逃避赋役户口的重要措施。南北朝时,全国隐漏户口,投靠豪室,以及妄称老、小以免赋役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严查户口,隋文帝先在全国

  • 十三部刺史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全国(除京师附近七郡外)分为交趾、朔方、冀州、幽州、并州、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总

  • 仁宣致治

    明初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执掌朝政,多

  • 约束游学章程

    全称为《约束鼓励出洋游学生章程》。二十世纪初年,中国青年学生掀起赴日留学热潮,不少留日学生倾向革命,开展各种反清活动。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命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日本驻华公使内田康哉商订颁布《约

  • 江北大营

    1853年3月(咸丰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分兵渡江占领重镇扬州。清钦差大臣琦善率直隶、陕西、黑龙江马步各军进至扬州城下扎营,是为江北大营。扎营之初,兵员万人左右。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为解决军需困难,

  • 审计院

    官署名。北洋政府时期直隶于总统的财政监督机关。1912年暂设审计处,1914年改审计院。按《审计法》,其职权为:稽核支出、审计决算、检查国库、簿记、官产、国债。法律规定严密,但统治者可以通过特殊方式借

  • 中国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前五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基本教义是:把现实人生断定为“苦”, “苦”的原因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惑”、“业”所致

  • 泓水之战

    春秋时期宋楚之间的一场战争。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企图充当霸主,与楚国发生冲突。公元前638年,宋进攻倒向楚国的郑国,楚伐宋以救郑,两军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宋军已排好阵势,楚军正在渡河,宋将目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