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四镇之乱

四镇之乱

唐德宗时四个方镇的叛乱。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魏博镇(治今河北大名东)田承嗣死,其侄田悦承袭节度使之职,代宗欣然同意。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成德镇(治今河北正定)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上表德宗,也想承袭节度使之职,而未得允许。于是李惟岳联合魏博镇田悦、淄青镇(治今山东益都)李正己,山南东道梁崇义,起兵反唐。魏博田悦首攻邢州(今河北邢台)与临洺(今河北永年县西),为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所败,退据洹水(今河北大名南),求救于李纳(时李正已死,其子李纳统领军务)和李惟岳。两镇之兵增援田悦。与此同时,梁崇义亦发兵江陵,唐派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讨之,破梁崇义,克襄阳,梁崇义自杀。范阳(治今北京)节度使朱滔讨李惟岳,成德将张孝忠以易州(今河北易县)降,与朱滔合兵共讨李惟岳。魏博、淄青兵攻徐州,欲扼江、淮通道,为唐军所破。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马燧、李抱真、李晟大破田悦军,田悦收残兵千余退保魏州(今河北大名东)。淄青李纳败逃濮州(今山东鄄城)。朱滔、张孝忠破李惟岳于束鹿(今河北束鹿),成德将王武俊杀李惟岳而降。至此,李惟岳、梁崇义败死,田悦、李纳逃归自保,四镇之乱暂被平息。

猜你喜欢

  • 林爽文起义

    清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年间台湾人民起义。林爽文是台湾彰化县天地会首领。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林爽文利用天地会组织发动起义。起义军攻下彰化后,林爽文自称顺天盟主大元帅,不久又攻克诸

  • 民元约法

    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李原起义

    明中期荆襄流民起义。李原,河南新郑县人,原在刘通部下。刘通起义失败后,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十月,与小王洪、石歪膊等人在南漳(今湖北南漳西北)、内乡(今河南内乡)、房县(今湖北房县)等地,号召饥

  • 工部

    官署名。汉代置民曹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等事。西晋以后置田曹掌屯田,置起部掌工程,置水部掌航运及水利。隋唐置工部,为六部之一。工部总前朝田曹、起部、水部之职,掌全国各项工程、屯田、水利、山泽、交通之政务

  • 奴儿干都司

    明代在东北设置的地方军政机构。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太祖时设辽东都司。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元朝奴儿干东征元帅府的旧址,即黑龙江口附近的特林地方,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

  • 巡阅使

    最早出现在1912年,谭人凤任长江巡阅使。此后则属于军阀割据的官职。其设置出于对大的实力派或军阀的安置,控制范围完全取决于军阀的实力,一属省区性,包括两省的有粤闽、两广、两湖、闽浙等,辖三省的如东三省

  • 始皇帝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称王。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他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命令大臣们“其议帝号”。大臣王绾、李斯等认为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

  • 巨(钜)野会战

    曹操进攻吕布的一次战役。李傕、郭汜进围长安(今陕西西安),吕布率百余骑东逃,与张邈结盟,任兖州(治今山东金乡东北)牧,驻屯东郡(治今河南濮阳西南),与曹操争夺兖州的统治权。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 高邮之战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元军与张士诚军在高邮进行的一次战争。至正十四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国,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九月,顺帝命中书右丞相脱脱总制诸王诸省军进讨,西域、西番亦发兵相助。出师

  • 更戍法

    宋代兵制。又称出戍法。宋初采纳谋臣赵普之议,令禁军部分驻守京师,部分戍守外郡。戍守边地重镇的称驻泊或屯泊,戍守内郡重地的称屯驻。另有移驻就粮或守护漕路要津者,称“就粮军”。戍守外郡者定期轮换, 以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