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反对清政府对外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亦称保路风潮,是收回利权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后又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清政府出卖路权的罪行,引起湘、鄂、川、粤四省与铁路有紧密联系的广大群众的愤怒,也直接侵犯了地方绅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四省迅速掀起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保路运动。运动开始时是由立宪派领导的,采用开会宣传、进京请愿的方式,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力图将运动限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内。但清政府悍然拒绝并严禁保路运动。广大群众逐渐突破“文明争路”的束缚,长沙、株州万余工人举行罢工示威,湖北宜昌数千筑路工人与清军发生武装冲突,湖南学生罢课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留日学生与海外华侨也坚决主张和清政府抗争到底。四川的保路运动尤为激烈,各地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8月24日(七月一日)成都召开有万人参加的保路大会,号召罢市、罢课、抗粮抗捐。四川的革命党人和哥老会力图把保路风潮引向武装起义。9月17日(七月二十五日)清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罗伦、蒲殿俊等,封闭铁路公司,愤怒的群众数万人齐集督署门前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赵尔丰竟下令开枪打死群众几十人,造成流血惨案。消息传出,全省沸腾,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斗争,旬日间就有十几万起义军进攻成都。保路运动的猛烈发展使清政府惊慌万状,急忙从湖北调新军入川镇压,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趁机发动武昌起义。

猜你喜欢

  • 两宫西狩

    1900年8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城。翌晨,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出德胜门经贯市、怀来、宣化、太原等地,于10月26日(九月四日)逃至西安。史称两宫西狩。慈禧太后一行仓皇出逃

  • 三事

    西周王畿以内官员的总称,或称“三事大夫”。《令彝》铭文中, “三事”和“四方”对举,后者指畿外四方诸侯, 可知“三事”指畿内官员。《尚书·立政》: “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是说“三事”包括任

  • 宗磐之案

    金最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太宗死后,宗磐以长子身分本可直接继承皇位,而宗翰却恃势拥立年幼的完颜亶为帝,是为熙宗。宗翰死后,宗磐一派势力迅速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熙宗乃积极争取宗干、宗弼、完颜希尹

  • 天盛律令

    西夏仁宗天盛(公元1149-1169年)时,在前代律令基础上,依仿宋朝政书体例,用西夏文字编纂的一部政治制度与法令专书。全名《天盛年改新定律令》,或称《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名剪》。除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先后在安平建台湾城,在台南建赤嵌城,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引起台湾各族人民的深恶痛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四月,郑成功令儿子郑经镇守金、厦,

  • 三顾茅庐

    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事件。汉末诸葛亮由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到荆州(治今湖北襄阳)避难,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西)。刘备为争雄天下,招揽人才,听取谋士徐庶建议,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不顾天寒,连

  • 陈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妫姓。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开国君主胡公,相传为舜的后代。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春秋时,陈为小国,常受楚国胁迫。哀公时曾为楚所灭。五年后楚复立哀公子为陈侯。再传至陈湣公时复灭于楚,时当公

  • 开平煤矿罢工

    (1)1882年(光绪八年)开平煤矿的部分工人举行罢工,反对总办唐廷枢歧视当地工人、颁布多种约束工人的条例和私设刑具审讯工人。直隶籍工人还要求同广东籍工人同工同酬。数日后被镇压。(2) 1891年4月

  • 君子馆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宋军雍熙北伐失败后,辽圣宗与承天后亲督耶律休哥等率兵大举攻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十一月,宋瀛州(今河北河间)都部署刘廷让等领兵数万沿海北上,趋燕京(今北京),以图牵制辽军南下

  • 嘉定更化

    指南宋宁宗时史弥远政变后废除韩仛胄当政时各项措置一事。宁宗继位后,任用韩任胄执政,追封岳飞,削秦桧爵,贬抑道学,出兵北伐,颇有一番新的气象。史弥远政变后任知枢密院事,进为右丞相,遂一反韩仛胄执政时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