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

蒙元时期的西北宗藩国,十三世纪中叶为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成吉思汗西征期间即已攻占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公元1231年窝阔台又遣大将搠里蛮西征,攻灭花剌子模算端(意为国王,今译为苏丹) 札阑丁,征服并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区。公元1252年旭烈兀奉大汗蒙哥之命再次统兵西征。公元1256年攻灭木剌夷国(位于今伊朗马赞德兰省)。公元1258年攻陷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灭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公元1259年进军叙利亚。次年春,旭烈兀闻知蒙哥死讯,于是留部分兵力继续征进,而自率余军返回波斯。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期间,旭烈兀拥护忽必烈,忽必烈遂将阿姆河以西地区划归旭烈兀统治,于是形成了伊利汗国(旭烈兀及其后继者自称伊利汗。伊利,突厥语,意为“从属”)。其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都城始为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后曾迁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士),孙丹尼牙(今伊朗阿塞拜疆苏丹尼耶)。十四世纪中叶以后,伊利汗国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以及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而趋于瓦解。十四世纪末,兀洼思汗建立的札剌亦儿朝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伊利汗国的统治遂告结束。

猜你喜欢

  • 吐蕃

    古代藏族政权名。吐蕃人的祖先是古老的羌族,最初居住于青海一带,殷商时期就与中原地区的王朝发生联系。南北朝末朝,西藏高原中部和北部的羌人建立苏毗政权,以逻些(今拉萨)为中心,隋称它为“女国”,当时它还保

  • 中英缅甸条款

    见“中英会议缅甸条款”。

  • 悬瓠之战

    刘宋与北魏间的战争。北魏统一北方后,战败柔然,镇压盖吴起义,安定了后方。遂挥军南下,进攻刘宋。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步骑兵十万人,攻宋的悬瓠(今河南汝南境内)城。魏军将悬

  • 周公东征

    周公平定武庚叛乱的战争。周武王去世后,弟周公旦摄政称王。商族残余势力武庚利用周统治集团内部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的矛盾,勾结对周公不满的管叔、蔡叔,联合东方徐、奄、薄姑等东夷部落发动大规模武装叛乱,一时声

  • 岐沟关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北宋三路伐辽。东路曹彬部急功趋利,孤军攻至涿州(今河北涿县),后以粮草不继,被迫收兵雄州(今河北雄县东)。旋又命士兵裹粮再进,复以军渴乏井,部队战斗力大

  • 镇守使

    官名。北洋军阀政府设置于省内各重要地区,负责绥靖地方责任。镇守使由大总统委任,一般多由师长、混成旅长、旅长兼充,有些地方设有副职,称镇守副使。某些特别地区的镇守使职权编制与一般的不同,不但维持地方秩序

  • 阴山之战

    唐灭东突厥的一次决定性战役。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日盛。贞观年间,随着中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唐太宗对东突厥采取了积极防御战略。当时,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铁勒诸部相率起义于大漠之北,

  • 范汝为起义

    南宋初福建路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又称建州起义。苗傅、刘正彦政变之军退奔建州(今福建建瓯)后,官军追击。当地人民备受政变军队及官军骚扰。复逢灾荒,大批农民流亡,无以为生。南宋政府又加紧搜刮劫掠。建炎四年

  • 荥阳大会

    明末农民战争中一次重要军事会议。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冬,农民军冲破明军包围,从陕西进入河南。崇祯七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任洪承畴为兵部尚书, 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谋于六个月内消

  • 郾城大捷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顺昌(今安徽阜阳)大捷后,岳飞率师自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出发,大举北伐,分路出击,连续收复颍昌(今河南许昌东)、陈州(今河南淮阳)、郑州、洛阳、永安军(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