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五均赊贷

五均赊贷

王莽称帝后采取的一项经济措施。西汉末年,商人势力再次崛起,他们与封建官僚相勾结,依仗官僚权势投机放债,赊贷郡国,牟取暴利,有的垄断盐铁,兼并土地者日多。为扭转局势,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二月,王莽依据《周礼》有关赊贷, 《乐记》有关五均的记载,下诏宣称,要实行五均赊贷,以抑兼并。五均是以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今河南南阳)、成都市长为五均司市师。五均司市师下设交易丞、钱府丞。各郡县则设司市官,多由地方官兼任。五均司市师及其属吏管理市井商品交易,办理赊贷,征收商税。各地以当地每季中月的商品价格为基础,按商品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标准作为本地物价,叫做市平。物价低于市平,则听其自由跌落,许民自由买卖;物价超过市平,司市官按市平出售所储货物。五谷、布帛、丝绵等生活必需品滞销时,由司市官按本价收买,贱买贵卖,以增加财政收入。赊贷,就是由官府办理信贷。赊是借钱予城市居民,居民因祭祀丧葬等事而无钱办理时,可向钱府借钱,祭祀不能超过十天,丧葬不能超过三个月就要归还,不收利息。贷是借钱给百姓欲经营产业而缺乏资金者,官府要收其经营者纯利的十分之一为利,还要收每月百分之三的利息。五均赊贷本可抑制高利贷商人,但在实行过程中,变成了官府从中取利的手段,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受其扰害。地皇三年(公元21年),王莽下诏废除五均赊贷。

猜你喜欢

  • 中英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6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桂良、花沙纳代表清政府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 另附《专条》。主要内容:英国公使常驻北京

  • 南枢密院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以其牙署在大内帐殿之南,亦名南衙、南院。总掌文臣铨选、部族与丁赋之政。置南院枢密使、知南院枢密使事、南院枢密副使,知南院枢密副使事、同知南院枢密使事、签书南枢密院事等官。多以非宗室

  • 王亥服牛

    关于商先公王亥的历史传说。亥,一作胲、核、该、垓,或误作振、眩、冰。甲骨文称之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契的第七代孙。文献上说王亥发明服牛,当他赶着牛群向北走到有易氏(或作有狄, 《楚辞·天问》误作有扈)地

  • 乃颜之乱

    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蒙古诸王乃颜发动的武装叛乱。乃颜系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塔察儿国王之孙。其分地以哈刺哈河(今哈尔哈河)流域为中心,据辽东大部。乃颜自恃地广人众,图谋起兵反叛。至元二十三年(

  • 联军委员会

    见“广州外人委员会”。

  • 晋灭栾氏

    春秋时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场权力斗争。栾氏在春秋初年即为晋国大族。春秋中期,在晋国各贵族的角逐中,栾书曾先后参与过倾覆赵氏、郤氏的斗争,又曾与中行氏一起执杀晋厉公。由于栾氏的专横,导致了晋国其它贵族

  • 都督

    官名。汉末以来,历代多置,性质不一。辛亥革命时期,各省独立,一般设置都督统率民军,并兼管民政,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1913年1月8日袁世凯公布《现行都督府组织令》,原则上实行军民分治,民政特设民政长,

  • 杨可告缗

    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长期战争及连年水灾造成汉王朝府库空虚,而富商大贾趁机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汉朝廷颁布算缗、告缗令。算缗(汉代把用线连串的钱叫缗钱,每一

  • 大刀会

    清末民间秘密结社之一。1894年(光绪二十年)山东曹县刘士端组织大刀会反抗洋教,影响及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方。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江苏砀山(今属安徽)刘隄头村教民抢割平民庞山麦子,双方发生

  • 直系军阀

    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开始分裂为皖、直、奉三大主要派系,其中的皖系和直系又均属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嫡系,即所谓小站系,直系首领冯国璋,系直隶河间人,因而得名。冯国璋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