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峤杂咏

李峤杂咏

诗集。唐李峤撰。李集原有五十卷,至宋殆佚。自唐以降,流传世间的是其杂咏诗。《新唐书·艺文志》于五十卷外,别出《杂咏诗》十二卷,《崇文总目》同。《宋史·艺文志》除《李峤诗》十卷外,又有《李峤新咏》一卷(按“新”字疑“杂”字之误)。《郡斋读书志》卷一七著录《李峤集》一卷,并云:“集本六十卷,未见。今所录一百二十咏而已。或题曰‘单题诗’。有张方注。今其诗犹存,唯张注不传。”所谓“单题诗”,即就诗的标题特点而言;所谓“杂咏”,乃就诗的内容而言。由此可知,唐至两宋所流传的即是“单题诗”一百二十首而已。或曰“十二卷”,因内分十二部,每部十咏(首)为一卷,共为十二卷。这是就分类言。或曰“一百二十咏”,这是就诗的总数言。《唐才子传》卷二小传称峤有“《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含混不清,易给人以两种书的错觉。此集前有天宝六载(747年)登仕郎守信安郡博士张庭芳序,上卷为乾象、坤仪、芳草、嘉树、灵禽、祥兽六部各十首;下卷为居处、文物、武器、音乐、玉帛六部各十首。卷末附日本宽政十一年(1780)天瀑山人《跋》、《识》二则。晁氏所谓张方注,当为张庭芳注之误。庭芳注本,今尚存残卷(见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李峤杂咏注》)。有清嘉庆间日本天瀑山人辑刊的《佚存丛书》本(第一帙),最系古誊。又有据《艺海珠尘》本排印的《丛书集成初编》本《杂咏百二十首》。此本与《佚存丛书》本除诗的分类和子目相同外,所异者有五:1.卷前无序跋(排印本将《佚存》本的序跋移于卷末);2.无目录;3.诗前有作者小传;4.有校注,共校出字句一百六十处,可校正、补订《全唐诗》李峤诗中的诸多缺失;5.每首诗用双圈标出韵脚。后三项正是此本之特点。参“李峤集”、“李峤诗集”。

猜你喜欢

  • 鲜于凤

    【介绍】:见僧鸾。

  • 鹖冠子

    周代楚国隐士,因戴鹖羽之冠得名。亦代指隐士。杜甫《耳聋》:“生年鹖冠子,叹世鹿皮翁”。又省作“鹖冠”。泛指隐逸生活。杜甫《小寒食舟中作》:“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 岷下芋

    岷,指岷山。亦作汶山。《史记·货殖列传》:“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张守节正义:“蹲鸱,芋也。”后因以“岷下芋”为芋的美称。杜甫《赠别贺兰铦》:“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亦作“岷岭

  • 弄璋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后因以“弄璋”喻指生男孩。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一一二:“弄璋字乌䖘,掷瓦名婠妠。”

  • 探讨

    ①探索研讨;讲求研究。贯休《上顾大夫》:“斯文如未精,归山更探讨。”②指寻访游览;寻游名胜。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观》:“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 周镇漏船

    东晋时周镇从临川郡卸任还都,正值夏月暴雨,船小又漏,无处可坐。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以“周镇漏船”赞颂清官廉政。李瀚《蒙求》:“张堪折辕,周镇漏船。”

  • 一尺高髻

    东汉时,女子皆好梳高髻,时人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之谣。见《后汉书·马廖传》。陆龟蒙《古态》:“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 郢刃

    谓斧削,删改。齐己《山中春怀》:“所得或忧逢郢刃,凡言皆欲夺天机。”参见“郢人斤”。

  • 荣闹

    指人兴盛显达。白居易《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惆怅八科残四在,两人荣闹两人闲。”

  • 李鲁珍

    【介绍】:见李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