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塞下曲四首

塞下曲四首

【介绍】:

①(全)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前漫游西北时作。《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曲,属《横吹曲辞》,为唐新乐府辞。有的本子作《塞上曲》,第二首,一本题作《望临洮》。诗写边塞征战之事。前二首写得尤其好。第一首前四句极写边地之寒苦萧条,后四句用对比手法,批评“游侠儿”的恃勇骄纵,赞扬“幽并客”的战死沙场。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渲染,正是为了突出幽并健儿以身许国的忠勇。第二首追忆开元二年(714)薛讷大破吐蕃事,格古气雄,读来悲壮苍凉,但不衰飒,更不消极悲观。②(全)常建作。玄宗晚年好大喜功,不断发动开边战争因而边疆地区连年征战,不得安宁。这组诗从历史的角度,通过正反两个方面作了纵向比较,态度鲜明地表示了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主张。第一首热情歌颂了汉武帝时与乌孙通好,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天下太平的盛况。第二首写自明君祠北望,一片髑髅遍地、阴森恐怖的惨象,表现战争造成的严重祸害。第三首言边将无能,即使连年劳师远征,士卒也只能徒作冤死之鬼。第四首写昭君墓之孤寂荒凉,喻唐王朝放弃睦邻政策,有违昭君出塞之初衷。贺裳评第一首曰:“唐三百年,《塞下曲》佳者多矣,昌明博大,无如此篇,出自幽纡之笔,故为尤奇。”(《载酒园诗话》又编)③(全)李益作。塞下曲,唐新乐府辞。这组诗均写出征塞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第一首写边塞的奇丽风光和驻边将士的骁勇善战;第二首凭吊秦汉遗迹,慨叹古往今来烽烟迭起征战不已;第三首以前代忠臣义士作比,抒写汉族军民在胡敌侵扰掳掠下坚贞不屈、赤心向国的精神;第四首表达大唐将士慷慨赴边、立功沙场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铿锵,气势雄壮,境界壮阔,内涵浑厚。

猜你喜欢

  • 巷伯

    ①周代官名。掌宫内事,以宦者充任。后用为宦者的代称。元康《与讲师互谑》:“轮王千个子,巷伯勿孙儿。”②周朝宦者孟子因遭谗毁曾作《巷伯》诗以抒发幽愤,指斥邪恶。后因以为疾恶如仇之典。白居易《和阳城驿》:

  • 范晔顾儿

    南朝宋范晔与徐湛之等人谋反,事败被捕,父子同时被杀。将赴刑时,范晔曾问其子是否怨恨自己。事见《宋书·范晔传》。后因以“范晔顾儿”为临刑悲痛之典。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范晔顾其儿,李

  • 葛亮

    即诸葛亮。杜甫《赤霄行》:“老翁慎莫怪少年,葛亮《贵和》书有篇。”任华《寄杜拾遗》:“南阳葛亮为友朋,东山谢安为邻里。”

  • 芳辰

    美好时光。多指春天或人的年轻时代。白居易《闲游即事》:“胜事经非少,芳辰过亦多。还须自守分,不老拟如何。”

  • 陈玄祐

    【介绍】:唐代小说家。生卒年、籍贯不详。肃宗至德宗时人。撰有《离魂记》,《太平广记》改题《王宙》,为唐传奇名作。事迹见该文。

  • 脱貂

    晋代阮孚官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以官服金貂换酒,被有司弹劾。见《晋书·阮孚传》。后因以“脱貂”形容人放任不羁。王维《过崔驸马山池》:“脱貂贳桂醑,射雁与山厨。”

  • 刘长卿诗编年笺注

    储仲君撰。中华书局1996年7月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全二册,35万字。本书以明弘治十一年李君纪刊本《刘随州文集》为校勘底本,缺页据明弘治十三年李士修刊本抄补,士修本亦缺者,则据明铜活

  • 一纸书

    《晋书·刘弘传》:“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后多以“一纸书”称美他人的书信。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空惭季布千金诺,但

  • 李瑝

    【生卒】:725—774【介绍】:原名沔,玄宗第二十三子。封信王,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收其与肃宗李亨等联句诗1首,署名信王。

  • 翰林学士集

    总集。编者不详。唐写卷子本,今残存诗一卷,墓志(下)一卷,原藏日本尾张国真福寺。清陈衡山奉使日本,购得《翰林学士集》诗一卷之传钞本,携回国内,光绪年间,由陈田影刊传世。这部诗文总集早在唐代就流传至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