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猷
【生卒】:644—700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字徽本。于立政子。高宗显庆三年,解褐左千牛备身。累迁桂州都督府功曹。睿宗文明元年,为苏州司兵参军。武则天垂拱三年,为并州大都督府士曹参军。永昌元年,为洛州参军。累迁汾州长史。武周圣历元年,拜随州刺史。二年,改明堂令。
【生卒】:644—700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字徽本。于立政子。高宗显庆三年,解褐左千牛备身。累迁桂州都督府功曹。睿宗文明元年,为苏州司兵参军。武则天垂拱三年,为并州大都督府士曹参军。永昌元年,为洛州参军。累迁汾州长史。武周圣历元年,拜随州刺史。二年,改明堂令。
【生卒】:?—156【介绍】:原名张陵。东汉沛国丰人。本太学生,博通五经。曾任江州令。后以儒学无益于年命,乃弃儒习道。顺帝时入蜀,住鹄鸣山。得道后,作道书,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创立教派。入道者需输米五
许孟容弟。始署西川韦皋府判官。孟容为礼部侍郎,徙其为京兆少尹。后终位宣歙观察使。【生卒】:?—824【介绍】:唐京兆长安人。许鸣谦子。德宗贞元八年进士,十年复登制科。始署西川韦皋判官。刘辟反,弃妻、子
字仲房,绥德(今属陕西)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改庶吉士。偕舒芬等谏武宗帝南巡,罚跪受杖。教习期满,特调任泽州知州。世宗立,召为编修,不久录直谏功,增秩一等。修《武宗实录》,升修撰。后历任两京
【生卒】:1547—1604【介绍】:明山东聊城人,字伯俊,号金沙居士。万历五年进士。授知吴县,擢御史,疏荐戚继光。坐事改行人司正,迁南京兵部郎中。累迁重庆知府,参预镇压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官至四川按
【介绍】:清江苏上海人,字竹侯,晚号竹鸥。道光十七年选贡,以部郎出知广西平凉府,屡迁至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辞官归里,历办梓乡善举。工诗文及书法。卒年八十九。
【生卒】:?—322【介绍】:名或作懋。东晋会稽山阴人,字伟康。少孤贫有志。与同郡孔愉、丁潭齐名,因三人字中,均有康字,号曰“会稽三康”。初起兵讨陈斌,一郡赖全。元帝辟为掾属,迁太子右卫率,出补吴兴内
【生卒】:618—682【介绍】:唐河南人,字叔珉。宇文神举孙。初为国子生,擢第,授道王府参军兼郑州参军。迁遂州司户,改绛州翼城令。入为符玺郎,迁职方员外郎。出为晋州司马,寻迁长史。官至同州长史。
【介绍】:战国时魏国人。魏文侯曾问父、子、兄弟、群臣之中有贤者足恃乎。对以父贤不过尧而丹朱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顽,兄贤不过舜而象傲,弟贤不过周公而管蔡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亡,劝文侯治国从身始,不可恃
【生卒】:1350——1371字思训,常熟(今属江苏)人。父兄皆有罪,将逮治。乃挺身代父兄死。【生卒】:1351—1371【介绍】: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思训。洪武时父兄有罪,吏将逮治。宗济谓系己罪,与父
平子。孝文帝迁都时,为怀朔镇都大将,宣武帝时历任度支尚书、侍中、雍州刺史。性贪,一生不笑,孝文帝曾赐酒令笑,竟不能得。(,参见《北史》)【介绍】: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孤六世孙。孝文帝时,袭爵松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