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布
一作敖尔布。满语音译。即鹿角兵。清代八旗汉军骁骑营中设此。以招鹿角,阅兵、临阵时,以掌鹿角进止、开合。鹿角,为一种防御设施,系用大木一,中分四段,各凿穿交叉两孔,再用木8根贯通之,而成笨重的障碍器具,为布阵、安营等用,以阻挡敌方兵马驰突。康熙二十四年(1685)定,汉军每佐领设鹿角一架,每架设鄂尔布4名。雍正二年(1724),每架增为8名。每名给一连耞棍(用长短两木棍,以三四铁环套系而成,状如农具“连枷”,为汉军兵器之一),以备缓急间动用。
一作敖尔布。满语音译。即鹿角兵。清代八旗汉军骁骑营中设此。以招鹿角,阅兵、临阵时,以掌鹿角进止、开合。鹿角,为一种防御设施,系用大木一,中分四段,各凿穿交叉两孔,再用木8根贯通之,而成笨重的障碍器具,为布阵、安营等用,以阻挡敌方兵马驰突。康熙二十四年(1685)定,汉军每佐领设鹿角一架,每架设鄂尔布4名。雍正二年(1724),每架增为8名。每名给一连耞棍(用长短两木棍,以三四铁环套系而成,状如农具“连枷”,为汉军兵器之一),以备缓急间动用。
古族名。见“仡伶”(571页)。
见“兀提剌耳”(111页)。
见“庙丁”(1498页)。
1914—1949新疆三区(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领导人之一。新疆伊宁人。维吾尔族。1922—1942年在苏联中亚求学和工作,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回国后在伊宁等地做工。1943年12月因宣传革命被捕。
见“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305页)。
吐谷浑良马名。青白色相杂的骏马称骢。产于青海湖一带。史载:吐谷浑国“出良马”,“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即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于青海之吐谷浑人,以中亚波斯(今
见“王罕”(201页)。
毛南族舞蹈。原为宗教舞蹈,在民间举行祭祀活动时由师公(巫师)进行表演。流行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下南3乡。风格古朴、特色鲜明,包含着浓郁的巫术色彩。每当举行祭祀时,主唱师公即念咒语、唱神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合天全、六番二招讨司置。秩从五品。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初,以前土官高英、杨藏卜为正、副招讨。是年,高英遣子敬严等入朝贡方物,洪武帝赐以文绮、龙衣等。二十一年(
即“图龙禅”(14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