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史

辽史

史书名。元朝官修,脱脱等撰。凡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营卫志》、《国语解》等卷为正史中最具特色者。主要记载辽朝历史及其典章制度,也简述了北辽和西辽的史事,辽朝建立前契丹族史事,散见于《世表》、《营卫制》等卷。取材以辽耶律俨撰《皇朝实录》和金陈大任等撰《辽史》为底本,兼及《契丹国志》、《资治通鉴》、《新五代史》等诸正史《契丹传》。元世祖(1260—1294)时曾两次诏修辽、宋、金三史,因体例争议未决,延至至正三年(1343)四月开始着手撰写。四年三月修成,首尾不及一载,于二十四史中成书最速。编修时以实录为凭,无所粉饰,多数记载,较为可信。是研究辽代史和契丹民族史的主要史料。但由于成书匆促,无暇旁搜,率而成编,实多疏略。如开国前和灭亡阶段的记载诸多缺略,会同元年(938)改契丹国号为辽,统和元年(983)复国号为契丹等大事漏记。又因史料未及融贯,重复缺谬之处甚多。如每年游幸,即具书于本纪,复为游幸表一卷;部族之分合,既详述于营卫志,复为部族表一卷;属国之贡使亦具见于本纪,复为属国表一卷;食货志、刑法志等既甚短简,且与本纪列传重复。加之失于校勘,错误比比皆是。如年号寿昌误记为寿隆,也有同人异名、一事岐说等情况。是书初刻于至正五年,已佚。后有元刻明印本,明南、北监本,清乾隆四年(1739)殿本、百衲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最优。清厉鹗《辽史拾遗》、杨复吉《辽史拾遗补》、近人冯家升《辽史正误三种》均可订证其失误。又,《辽史》修撰不自元朝始。此前,金朝已先后撰成两部,均佚。一为萧永祺撰,耶律固等同修,皇统八年(1148)成书的75卷《辽史》;一为金章宗时(1189—1208)命党怀英、移剌履等人初修,陈大任专力续成的《辽史》,世称陈大任本。大任修史时,朝廷下令民间将辽时诸家文集、记事及碑铭墓志等,悉上送官,以资取择。元修《辽史》,多因之。

猜你喜欢

  • 可孙

    即“可敦”(491页)。

  • 大宝法王

    元、明两代授予藏传佛教首领的最高封号。蒙古至元七年(1270),萨迦派教主八思巴初受此封,十七年(1280),八思巴卒后,忽必烈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觉普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

  • 达益巴

    1246—1318元代吐蕃高僧。吐蕃临洮人。至元元年(1264)应帝师八思巴之召至京师,为帝师亲随侍从凡13年,朝夕聆听言教,学问大进。十三年(1276)扈从帝师西还,行至临洮以体弱难行遂留滞当地凡1

  • 厥里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厥里为辽世宗※积庆宫下之一抹里。

  • 马哈麻特·木明汗

    准噶尔在叶尔羌扶立的傀儡汗。※叶尔羌汗国东部统治者※巴拜汗第三子。1680年,参加准噶尔对叶尔羌的征伐。约1694年,白山派※雅雅和卓被准噶尔杀死后,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和吐鲁番的伯克们拥之为汗;与此

  • 玉哇失

    ?—1306元朝将领。阿速氏。千户也烈拔都儿之子。初袭父职,为阿速军千户,赐镇巢2052户为食邑。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率所部与土土哈征叛王昔里吉,继从丞相伯颜进军斡耳寒河(今鄂尔浑河),败昔里

  • 一那蒌氏

    吐谷浑氏族、部落名。以部为氏。又作他娄屯、七那楼、乙那楼、那蒌氏、那蒌,后改称蒌氏。本为辽东鲜卑。晋太康年间(280—289),随*吐谷浑西迁甘肃、青海一带,成为吐谷浑国诸部之一。鲜卑拓跋氏所建北魏政

  • 朱耶拔野

    据《旧五代史·武皇纪》载,为唐朝将领,西突厥别部沙陀首领。后唐君主※李存勖始祖。唐贞观(627—649)中,为墨离军使,从太宗李世民讨高丽、薛延陀,以战功为金方道副都护,居家于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镇

  • 努拉里汗

    ?—1791西部哈萨克(奇齐克玉兹)汗。一译努喇丽汗。初为苏勒坦,曾受命驻扎希瓦。乾隆十四年(1749),受命袭汗位。二十七年(1762),遣使向清朝政府奉表贡,示归服。三十六年(1771)春,在沙俄

  • 打陇宗

    清代西藏门隅地区所置宗之一。相当于县。藏语意为“虎乡堡”。18世纪初建置。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鲍罗里河支流绒朗河(一作“登卡河”)谷。※《君民世系起源明灯》载,15—16世纪之交臧玛王子的后裔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