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垦务总局
清末在内蒙古西部督办垦务的机构。原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在包头镇设立的西盟垦务分局。办理伊克昭盟和乌兰察布盟垦务和后套水利事宜。三十一年(1905),改为总局。后因乌兰察布盟另设垦务总局,只办理伊克昭盟垦务和后套水利事宜。三十四年(1908)初,一度停办。八月复设。民国时期,机构仍存。由昱寿任总办,谭勇发任会办,倭什本、全贵任帮办。1912年10月,改为西盟水利总局。胡懋钺任总办。兼催收民欠荒租。下设2分局,佟世昌任东分局委员,张济清任西分局委员。1914年改为清理局。
清末在内蒙古西部督办垦务的机构。原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在包头镇设立的西盟垦务分局。办理伊克昭盟和乌兰察布盟垦务和后套水利事宜。三十一年(1905),改为总局。后因乌兰察布盟另设垦务总局,只办理伊克昭盟垦务和后套水利事宜。三十四年(1908)初,一度停办。八月复设。民国时期,机构仍存。由昱寿任总办,谭勇发任会办,倭什本、全贵任帮办。1912年10月,改为西盟水利总局。胡懋钺任总办。兼催收民欠荒租。下设2分局,佟世昌任东分局委员,张济清任西分局委员。1914年改为清理局。
辽代生女真诸部之一。所在一说在今吉林省延吉市附近布尔哈通河及海兰江流域,或说在该省珲春县境,有说在朝鲜咸兴平野一带,亦说在海兰江及朝鲜咸镜道地区。今多数学人以第一说为是。辽在其地设蒲卢毛朵大王府,以其
渤海国最初王城(即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的别称。有说指天宝年间(742—756)迁都之中京显州(州治为今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子)。唐圣历元年(698),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今长白山北麓、牡丹江上游一带建
?—1045北宋庆历年间环州少数民族起义首领。广南西路白崖山(今贵州荔波县境)人。庆历(1041—1048)初,与思恩县区希范、区正辞等联合举兵反宋,建立“大唐国”,被拥立为帝,请巫师设坛祭天,建制封
寺院名。在青海西宁市。旧名妙华庵。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永乐十年(1412)敕赐“弘觉寺”匾额。明前期,该寺深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销南曾多次进京朝贡,被封为国师。在明朝支持下,寺院兴盛,名振
雍正四年(1726),清政府革云南镇源傣族土司刀澣,委流官刘宏度署府事。刘到职后,在没收土知府庄田时,趁机派人丈量傣族农民田亩,勒收地价,限令五月内照亩上交;属吏亦百般勒索敲诈,甚至沿路索夫、征代役钱
见“耶律资忠”(1319页)。
1254——1324元朝大臣。玉耳别里伯牙吾氏。提刑按察使※和尚之子。以功臣子,拜武德将军,袭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以江浙行省、行台同治杭州,不宜,谏移行台于建康。迁山南湖北道提刑按察使。世祖至元二十
突厥语yasavul~esavul音译。官名。原为低级官吏,其职司是为高级官员引见求见者。在※叶尔羌汗国后期职位提高,为汗的近侍,常被派出监军。
清代官名。满语音译,“催促人”的意思。汉名“领催”。有“嘎善拨什库”,即“村领催”。管理本佐领内的文书、饷糈和庶务等。又有“分得拨什库”,即“骁骑校”,是佐领的副手,协助管理本佐领的事务。蒙古地区亦设
918—937五代后晋宗室、大臣。字守孚。先世本西域石国胡人,后随沙陀归唐,也称沙陀人。一说为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后晋高祖※石敬瑭次子(一说第四子),为后唐明宗李嗣源外孙,李氏所生。史称其敏悟